李嗣涔
台湾大学前校长
李嗣涔,1952年8月13日出生于中国台湾,祖籍河南省济源市梨林镇程村,为中国台湾省早期研究非晶硅的学者,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曾任台湾大学电机工程学系主任、教务长、第10任校长、电机系特聘教授。
李嗣涔于1974年毕业于台湾大学电机系学士班,并于1977年及1980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电机系分别取得硕士及博士学位,主要从事GaAs/AlGaAs异质接面元件的研究。他于1982年返台后,任教于台大电机系。李嗣涔主要研究半导体领域,为中国台湾地区早期研究非晶矽的学者,并为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在该领域有较高声望。李嗣涔因转向气功、特异功能的研究,使其学术地位引起争议,他出版有《灵界的科学》《科学气功》《》等作品。
1995年,李嗣涔凭借《半导体元件物理》获得第20届金鼎奖。2000年,他获得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学会千禧年奖章(IEEE Third Millennium Medal)。2003年,他获得中国台湾地区教育事务主管部门第47届学术奖(工程及应用科学)。
人物经历
1980年到1982年间,李嗣涔于能源转换设备公司工作,从事非晶硅太阳电池的开发。1977年,李嗣涔获得硕士学位,1980年又成功斩获博士学位。
1982年返台后,任教于台大电机系,历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等职务。1996年至2002年间任台湾大学教务长,2005年,李嗣涔通过中国台湾地区教育事务主管部门选举,担任台湾大学校长。
1993年,李嗣涔开始在台大电机系开设“人体潜能专题”课程,开展手指识字、心电感应、念力等研究,从此接触了许多特异功能人士。1999年8月的一次手指识字实验,是李嗣涔多年来研究特异功能的转折点。在实验中,用“佛”字测试时,具特异功能的小孩看到的是千变万化的意象,包括发光的人、宏亮的笑声、寺庙、和尚等等。透过这类“特殊字”的测试,李嗣涔证实了人类所处的时空之外,还有所谓“信息场”的存在,也就是俗称的“灵界”。
2010年12月,台湾大学校长李嗣涔一行曾来访北京大学,举行北京大学“台湾大学日”。在此期间,李嗣涔校长接受北大校刊记者专访,就如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发表自己的看法。李嗣涔除了对已有特异功能者进行实验外,也着手训练7至14岁的小孩。结果大约有10%到40%的青少年可以成功开发出手指识字的特异功能。因此,李嗣涔有了稳定的实验对象来源。
任职
社会任职
工作任职
专长领域
李嗣涔研究的领域有三五族化合物半导体,AlGaAs、InGaAs、GaAs、InAs等材料生长及组件制作,非晶硅氢薄膜电晶体及类神经网络侦测器,纳米硅线场效电晶体,气功及人体潜能(特异功能)。
研究方向
1.研制用于污染控制及夜视之InGaAs/GaAs量子点红外线发光及侦测元件。探讨量子点成长动力学、设计可以运作在室温的红外光侦测器。并将量子点发光或侦测元件加上光子晶体滤波器以制作波长可调的发光元件或多尖峰响应的红外线侦测器。
2.利用金属光子晶体结构来研制同调热放射红外线光源,可用于植物生长的基因调控。
3.研究矽奈米线的成长、掺杂、电性及光性,并发展定向成长及制作动态随机存取记忆单位。
4.氢化及氘化非晶或多晶矽(锗、碳)薄膜电晶体、神经网路侦测器等材料及元件之研制,用于有机发光二极体的驱动电路制作,氨化矽绝缘薄膜之研制,以及软性电子元件。
5.自1988年起开创了中国传统气功与人体科学的研究。
个人作品
出刊书籍
参考资料:
论文
他与指导的博士生梁为杰共同发表的《Vorticity, Gyroscopic Precession, and Spin-Curvature Force》,发表于《物理评论D》(Physical Review D)。这篇论文用理论证明了粒子自旋所产生的挠场虽然很弱,但是与大范围的转动耦合,就会产生巨大挠场,而可以被侦测出来。
《水晶气场的物理本质-挠场》,发表于《佛学与科学》期刊,2016年第2期,该论文探讨了水晶气场与挠场的关系。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人物争议
2005年,李嗣涔参与台大校长遴选时,他提出的特异功能研究却遭到许多学界人士与社会的质疑。当选台大校长的李嗣涔停止这方面的研究,也暂时拒绝接受任何外界关于信息场的采访。
李嗣涔始终坚持特异功能存在,他在还没当上校长之前,就在台大举办特异功能研习,甚至还带人到台大医院抓鬼。难以证实的特异功能说,让很多知名学者也曾公开强烈抨击。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任职
社会任职
工作任职
专长领域
研究方向
个人作品
出刊书籍
论文
获得荣誉
人物争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