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66年3月邢台地震后,地质学家李四光根据构造体系活动性的“一脉相承”规律,预测了河间、
滦州、唐山等地区将成为地震高危区。随后的一年里,河间的地震以及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唐山的7.8级大地震,验证了这一科学预判。1969年,通过对郯庐发震断裂带与
阴山山脉纬向带相互作用导致应力集中的研究,科学家们确定了
海城市作为未来20年内可能发生强震的地点。这些实例证明了活动构造体系和活动断裂带是地震特别是强震的重要孕育场所,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对活动构造体系的深入调查成为实现强震预报的基础,而以地应力为核心的综合观测和分析则是有效实现强震预报的关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