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徐州(金山桥)经济开发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60亿元,实现CUP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和25%;实现财政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59.2%;实现地税收入同比增长43%,实现国税收入同比增长69.8%。协议利用外资2.2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523万美元。实现农业总产值6000万元,农业增加值2900万元,多种经营产值3820万元。完成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3%、13.5%和20.6%。18家单独列统销售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完成产值同比增长56.8%,完成销售额同比增长61.8%,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3%。
卡特彼勒(青州)有限公司全年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5%。新建成的巴特、华阳油墨、悦迪礼宾花等民营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已逐步成为开发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以
工程机械为代表的
机电一体化产业,以汽车音响、医疗电子设备、电子称重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生化制药为代表的
生物工程学产业和以食品、保健品为代表的食品产业,已成为开发区的四大特色产业。第三产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增加值85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3%和10%,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也由上年的22.8%提高到33%。运作经济开发总公司,投资700余万元分别组建了徐州海关监管站和金信担保公司。
全年新开工项目18项,建筑面积15.53万平方米,其中工业项目12个。项目报建、招投标率及合同签订率均为100%。竣工项目18项,建筑面积18.43万平方米,一次验收通过率100%%,其中有14个单项工程达优良标准。 [规划建设与环保] 全年共办理规划用地16宗,批准规划用地35.28公顷,其中工业用地34.50公顷;办理工程定点22宗,累计批准各类建筑面积16.17万平方米,全年为项目单位提供规划设计图等700余份;新征土地254.85公顷。环保工作开展情况良好,先后对12家污染企业进行了整改。基本完成二期开发“九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的准备工作;新成立了开发区
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办公室。新增各类
乔木1.2万株,绿篱1万多米,模纹绿地1.1万平方米。
加大招商引资机制创新力度,实施全员招商、全社会协同引资的新举措,制定四大产业发展规划,以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吸引投资者,形成了项目、载体、资金三者互动的找商模式。理清招商思路,立足于外资、大项目、高科技项目和国内上市公司,做到内外资并举。拓宽招商渠道,采取“清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小分队招商和敲门式招商相结合,全方位、多渠道进行招商。加强招商局内部建设,大量引进人才,实行招商引资目标管理,推行项目跟踪管理制。全年共新批各类进区项目36个,其中外资6个,总投资额达22.9亿元人民币;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40倍、2倍。创业中心加快科技创业和项目孵化,引进和孵化了2家软件公司、3家信息网络及设备公司、3家医疗和机电研究
制造企业、1家创汇企业。全年有8家企业被省政府批准为高新技术企业,占
徐州市获批准总数的70%。
进行机构改革。管委会办公室内设机构由原来的13个压缩到8个,机关人员采用8种方式分流,由170人精简到75人。与机关机构改革相配套,对事业单位也进行了改革,6个事业单位仅保留了2个,对区内园林、环卫、市政维护、城管等进行了四位一体的合并,实行公司化运作。引进了20多名懂业务、熟悉外向型经济的专业技术人员;借鉴先进开发区的管理经验,结合全区的实际情况,实行了全员行政合同制、年薪制、工作目标制、末位淘汰制的动态管理机制。财政部门不断加强财政管理,深入开展行风评议,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成立了金山桥开发区会计核算中心,强化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和核算;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的规模和范围;加大了对企业的财务监管力度;审计部门开展了工程项目和干部离任审计,全年完成工程项目审计48项,审减工程项目决算1389.8万元,对6名干部进行了离任审计。改善投资环境落实封闭式管理,实行行政“零收费”,对项目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制定对高科技、大税源户进行奖励扶持的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发展基金担保,解决限制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建成徐州海关监管点,为实现区内企业产品直接通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区内外商提供各类生活娱乐服务,相继投入200多万元,对建成区全面进行环境绿化、美化、亮化,基本形成了“一路一景,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绿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