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曼容
伏曼容
伏曼容(421年-502年),字公仪,刘宋、齐时期的大臣及著名儒士,出生于平昌安丘(今安丘市西南)。他的父亲早逝,因此他与母亲和兄弟移居至南海(今广东广州)。伏曼容最初通过聚集学生讲授学问来谋生。他在宋朝担任过辅国长史、南海知府等职务,在齐朝则曾任武昌太守、中散大夫、临海太守等职位。他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尤其擅长研究《道德经》和《周易》。他还参与了《丧服仪》的撰写工作,并在萧鸾不重视儒家思想的情况下,自行设立讲坛传授经典,吸引了众多学生。此外,他还创作了《周易集解》、《毛诗集解》、《表服集解》、《老子义》、《庄子义》、《论语义》等多种著作。
人物经历
伏曼容早年丧父,随家人迁徙至南海。他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开始从事教育事业。刘彧时期,他曾担任骠骑行参军,并因在清暑殿讲解《周易风水》而受到皇帝的高度赞扬。宋明帝甚至将他比作嵇康,并赠予其画像。此后,伏曼容历任司徒参军、江宁令、尚书外兵郎等职。他与袁粲就玄学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被人们誉为“一台二绝”。刘准时期,他被任命为辅国长史、南海郡太守,并创作了《贪泉铭》。齐高帝时期,伏曼容担任通直散骑侍郎,负责向太子讲授经书。他还曾任太子兵步校尉率更令、中书侍郎、武昌郡太守,以及中散大夫等职。他与王俭关系密切,曾共同编写《丧服仪》。尽管萧鸾儒家思想持轻视态度,伏曼容仍坚持在家中开设讲堂,吸引了一大批学生。萧衍天监元年(502年),他被召回朝廷担任司徒司马,并出任临海郡太守,最终在任上去世。
学术贡献
伏曼容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他对音乐、射箭、驾车、数学和医学都有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在经学方面,他有着深厚的理解力。他的著作虽然大多已经遗失,但他对《周易》的解释被认为受到了何晏王弼的影响,这表明他的易学观点与他们属于同一派别。王弼的《易》学在江南地区盛行,这也得益于伏曼容等南方大儒的努力推广。伏曼容的儿子伏暅也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
参考资料
伏曼容.族谱网.2024-08-07
武昌(鄂州)太守伏曼容.个人图书馆.2024-08-07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学术贡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