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东(1851年-1917年),名树勋,字文候,号瑞东,晚号烟霞逸士,直隶武清(现
天津市武清区)人。李氏太极拳创始人。
李瑞东出身诗书门第,为人慷慨大方,人称“小孟尝君”,又因先天鼻梁塌陷,人送外号 “鼻子李”。经王兰亭引荐,李瑞东先在惇王府任武术教练,后被慈禧看中,进宫做了二等侍卫兼武学教练。李瑞东一生皆尽心于
武学,先后拜了六大名师:戳脚李老遂、
八卦董海川、
太极王兰亭、少林
慧海法师、南太极甘淡然、心意岳青山。
李瑞东集各家之长,总结创立出一整套宫廷养生太极,开创了李氏太极拳。作为晚清武学代表人物,李瑞东痛感国衰民弱,率先提出“强国强种,以武强健民族”,变卖家中二百亩良田,创建并主持“
中华武士会”,成为当时社会强音;他还曾联合好友
王正谊拥新政,抗外倭,竭尽其能。民国六年(1917),李瑞东在家中中煤毒而逝。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李瑞东出生于直隶武清,生于
清代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正月初二。父亲李小歧在县衙任职,精通医术,同时经营药材生意,家境殷实,有良田40多顷,房屋80多间。李瑞东自幼随父亲学医,因他皮肤黝黑,得了个“黑风大侠”的绰号。还因为长了个塌鼻梁,人称“鼻子李”,或者尊称“鼻子爷”。李瑞东自幼喜欢拳棒,初练少林等外家拳术,青少年时代学习
河北省名拳戳脚拳法。少年时就在当地崭露头角,与人进行功夫切磋,从无失败,成为当地有名的功夫高手。
进宫当差
王兰亭是太极拳大师杨禄禅的大弟子,在惇王府当职。一次他到李瑞东家拜访,受到款待,二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之后两人切磋武艺, 李瑞东不敌王兰亭, 王兰亭代师收徒,二人结为师兄弟。 后来王兰亭带着李瑞东到了北京,推荐他也在惇王府任职。
1894年,
慈禧六十大寿,各路高官争相赠送贺礼,惇王爷除了寿礼之外,还准备让李瑞东在宴会上习武助兴。李瑞东以其精湛的功夫震惊所有宾客,博得满堂喝彩,慈禧心情大悦,重赏了李瑞东,并留任他成为皇宫二等侍卫兼武学教练。初来乍到,就能获得如此高的官职,这引起了宫中侍卫的嫉妒,不时有人前来挑衅比武切磋。结果没有人能打败他,这样李瑞东才在宫里站稳了脚跟。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慈禧西逃,留在京城的李瑞东,积极参与抵抗八国联军,但对方不仅人多,且有洋枪洋炮。最后,在
八国联军的围攻下,李瑞东眼见不敌,只得逃进了一个四合院,藏在了院中的水井中,才逃过了一劫。庚子事件使李瑞东看透了清廷的腐败无能, 失望之余, 他从清宫请辞回家, 潜心于武学。
发扬武术
民国元年(1912年),
袁世凯任大总统期间,下帖请李瑞东先生赴京担任其拱卫军武术总教长一职。同年,李瑞东在
天津市与
李存义、
张占魁等人筹创“
中华武士会”,并担任会长。武士会成立后,李瑞东主持并举办了第一次全国武术比赛,当时称为“天下英雄会”。此次武术比赛的召开, 对弘扬民族精神,展示
中华武术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李瑞东一生博学多闻,致力于武术的推广,门徒百余名。
不幸离世
民国六年(1917),李瑞东在家中中煤毒而逝,享年66岁。
人物关系
参考资料:
主要成就
创李氏太极拳
李瑞东经过几十年纯功磨砺,尽得内外家拳术之精髓,终于集武术各派之长,以太极之理而化之,系统整理出了“太极五星锤”“ 太极六十四氏”“十三外丹歌诀”“ 太极内功运用”等,独创出一个新的流派——“李氏太极拳”。
拳法理论
“李氏太极拳”编创以太极拳的肘底锤、撇身锤、指裆锤、栽锤等锤法为基础,入太极十三氏和掌、形意拳的一些手法而成, 并吸收了各派精华,具有防病强身、体用兼备的功用。李氏太极拳讲究练“理”“势”“气”“机”。以“理”为主导,认为明“理”,才能“势”正、“气”畅、“机”灵。
李氏太极拳由“静盘”拳功和“动盘”拳功构成。“静盘”功夫包括“桩功五捶”、“坐盘氏”、 卧功若干。“动盘” 拳功按天、地、人三才定位,以“天盘拳-七星妙相如意拳”“地盘拳-太极
八卦奇门拳” “人盘拳-太极
五行捶” 三大主拳为主体,又以“老三推”“四门炮”“八大架”“八小架”“十三丹”“十三硬架”“六十四氏” 等副拳辅之。
除此之外有“
太极十三氏”“风摩掌”“刚架”“柔架”等拳法和
青龙13枪、白虎13刀、清风剑、青萍剑、六合枪、雪片刀、齐眉棍等器械,以及尺、球、板、袋、绳桩等操练功法。李氏太极拳还将大、小、松、紧、刚、柔、快、慢、中平九种架子融为一体,讲八种刚劲、十二种柔劲。在练法上有“初练”“单练”“双练”和“练理”“练势”“练气”“练机”的步骤和方法。
李氏拳法按照
天人相应的规律创编,强调内外双修。拳为外练之相,精气神为内炼之体,成为文武兼备、内外合练、性命双修、以武演道、
天人合一之
太极道统,代代相传。
传承与发展
李瑞东有弟子百余人,著名者近二十人,有三子二女:长女奇英、长子伯英、次子仲英、次女菊英、三子季英,均精拳法。弟子有项润田、李进修、李子廉、张滔、陈继先、程安和尚、蒋万和、蒋万良、文实权、罗子鸣、王凤鸣、刘子鸣、高瑞周、陈志杰、何学礼、孙晋巨等人。李瑞东弟子中功夫最佳者为李伯英、项润田、李子廉、张滔、李进修等人。
李瑞东没有其他门派对徒弟的苛刻要求,从不向弟子索要财物,在他这里学习的弟子都是包吃包住。对待每一个徒弟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真正做到了对他们倾囊相授。李瑞东对徒弟除了慈爱同时又是严厉的。如果有人练功夫时偷懒, 被他知道轻者责骂,惩罚练功,重者辞退,逐出师门。在这样关心与督促之下,李瑞东的徒弟都能够安心学拳,为李氏太极的推广, 太极拳术的完善作出贡献。
李氏太极自李瑞东开始,发源于京津,集大成于
廊坊市,盛行一时,英杰辈出。第二代传人中的李子廉是廊坊人,他的徒弟郝明是1936年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时的领队;第三代传人中的张万生时廊坊
广阳区人,第四代传人张绍堂(张万生之子),习武多年,交流、指导过万人,国内外正氏收徒一百多人,并远赴港台、日、韩、法、意、
瑞士等国家与地区推广
李姓太极,弘扬国术精髓。张绍堂系统总结了李氏太极“三盘拳”拳法及理论,为李氏太极的普及推广做出贡献。
人物轶事
试力霍元甲
李瑞东听说
天津市有个叫霍元甲的年轻人,武功很不错。一向爱才的他就派人送请帖约霍元甲到家做客。霍元甲久闻李瑞东大名,就到武清来拜访。此时李瑞东已经年过花甲,霍元甲才30多岁,两人切磋了功夫,只交手了两三个回合就停住了。李瑞东感到霍元甲果然有一股神力,不过,霍元甲练的是外家拳,内功不够,李瑞东就劝他日后多练习内功。霍元甲懂得,回天津后就开始学习内家拳,后办起
精武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武术门派。
集市斗牛
民国初年,鼻子李李瑞东在城关逛集市,有一头大黄腱子牛膘肥体壮,李瑞东定睛一看这牛不错,卖牛的财主夸自己的牛力大无穷,一旁的“牙行”却说这牛连一个人都拉不动。围观的人让李瑞东一试,财主猛抽鞭子,李瑞东不但原地没动,还把牛倒拉了回来,围观的人纷纷高声喝彩。
制服藏獒
有四只藏獒咬住了李瑞东的四肢,李瑞东大喊了一声,四只藏獒的牙齿都被震碎了。
后世纪念
2014年,李氏太极被列为“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代表性项目”,项目传承人是李瑞东的第五世孙李春华。
2020年,
李姓太极拳作为联合申报项目,成功入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李瑞东故里
天津市建成“李氏太极拳传承和推广中心”“李瑞东纪念碑”“演武堂”“太极图演练广场”等,有效的促进了李氏太极拳的发展。国内外李氏太极拳研究会、协会、武术院、训练馆等已达到160余个。
每年参加各种赛事千余场,参加人数5000余人次,大大提升了李氏太极拳的影响力。此外,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持续在做李氏太极拳资料挖掘整理,积极开展传承活动,通过“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等融入全民健身运动,推动李氏太极拳的传承传播。
影响和评价
李瑞东开创的
李姓太极五行锤招式完整、统一, 是根据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理论定名,招式之间相互照应又互相制约,并能根据组合性可以变化出不止一种套路,真正达到了心生太极、变换无穷的真武世界。此拳法成为李氏太极拳招牌式拳法, 为世人所熟悉。
李瑞东不但完善了
太极拳的结构,同时结合其他门派十八般兵刃的优点,自创出“太极
白虎十三刀”“太极
青龙十三枪”“太极清丰剑”等器械套路。在徒手演练时,他也有许多辅助器材进行训练,包括球、尺、板等,使学习
李姓太极拳的训练形式多样化,同时也使太极的套路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