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诗(1864—1943),字子言,号鹤柴,安徽省
庐江县马厂乡石虎村人。出身于官宦家庭(其祖、父辈在
广东省做官)。光绪四年(1878)随父归里闭门自学,好诗,“见人佳句,若已有之,勤抄不倦,积久成”。得同里士张瑞亭的教诲,使其学业不断进步。光绪二十五年(1899)旅居南京、
上海市,受
文廷式(
珍妃之师)、
郑孝胥等名家指点,愈益长进,诗句颇得文的青睐,被民国初年的《诗坛点将录》列为108名诗人之一。
1878年,14岁的陈诗随父回故里闭门自学,“见人佳句,若己有之,勤抄不倦,积文成帙”。同乡诗人张瑞亭见其好学,便常教诲点拨,使其学业日精,后受知于同邑诗人
吴保初。
1899年,随吴旅居宁、沪,拜见殿撰文廷式(珍妃之师),愈益长进。文颇加赏识,三日不见,就写信向吴打听陈的行踪。因为有文、吴的引见,陈先后认识了
郑孝胥、
陈三立、
范当世、
沈曾植、狄平子等知名诗人。诗人俞静观为甘陕
提学使,陈因文的举荐,受聘前往衡文。路过
华阴市曾赋七绝,心旷神怡溢于字里行间:
陈诗不求仕进,无意于功名,毕生呕心沥血作诗编诗。他早年学渔洋,中年法(孟)郊(贾)岛,晚年取众精髓,诗体兼唐宋之长,不断创新出奇,别树一帜。他每首诗成,都要经过不断推敲,直至妥帖,方肯示人。所以诗人
陈三立赠他诗有“满纸已黑心犹疑”之句。
郑孝胥曾称赞陈诗的诗:
陈诗早年学渔洋,中年法郊岛,晚年取众精髓,诗体兼唐宋之长,不断创新,在安徽别树一帜。一生作诗,靠卖文及亲友资助为生计,生平诗作甚丰,出版自撰的《藿隐诗草》、《据梧集》、《鹤柴诗存》、《凤台山馆诗抄》、《尊瓠室诗话》、《静照轩笔记》,选编《庐江诗隽》、《庐州诗苑》、《皖雅初集》,编《冶父山志》、《安徽通志艺文稿·集部》、《庐江疆域考》等,重印
吴保初的《北山楼集》、史台的《槎山馆集》,袁履方的《砚亭诗抄》,代刻《金氏二妙集》。陈诗的诗作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八·一二”上海暴发抗日战争,我国飞行员严海文驾机作战英勇献身,他颇为感动,作诗讴歌其爱国抗山精神。他的诗多收编在《近人诗抄》、《近代诗抄》中,《皖雅初集》不仅收录
清代安徽各县名人诗作,且可算是安徽逊清一代简史。先生晚年仍致辞力于诗文,诗友赞日:“六十成诗隽,七十成皖雅,独于文献勤,谁以吾子者。”还曾参与编撰
奉贤区、
萧山区等四县县志;于在沪的安徽丛书编印处从事安徽经学考据家著作的编辑工作,民国32年在上海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