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道壹,本姓陆,吴地人。少年时出家为僧,言行一致,守志不移,又有学问,但他却韬光隐智,把自己的才华掩盖起来而不炫露,使外不知,只有与他相、处的时间久了,才知道他具有超人的智慧和才华。
王珣兄弟等名土对道壹深加敬事。
东晋太和(公元366年一371年)年间,来到京城,住
瓦官寺,跟从高僧
竺法汰学习佛经,几年之内,他就对佛经有非常深刻的理解。道壹讲述演说法义时,倾倒了整个京城。法汰还有个弟子名叫昙一,也是风雅而有操行之人,当时的人们称昙一为“大一”,称道壹为“小一”,他们两人在名声和德行方面受到社会舆论的推祟,东晋简文皇帝对他们也是非常敬重。
待
司马昱和法汰法师都死了以后,道壹离开京城,住在虎丘山,学徒们苦留不住,只好让丹阳尹请道壹回京城,道壹回答说:“我听说大道理行于天下,上古圣人治理国家时的盛世,对遁世隐居的人并不夺其性情,而是让他们按自己的志愿生活。大
晋朝光明远照,以德覆盖内外,崇尚佛法,。使佛教弘扬
光大集团。所以偏远地区的信徒们,不远万里,披着粗麻布的衣服,拿着锡杖,来到晋朝。他们都割舍了自己所爱好的东西,舍弃了自己的欲望,一心向佛。
从上古以来,有道行的人都是隐居;志存慈救的人,都是游历四方而不仅仅停留在一个地方。无论到哪里,都以弘扬佛法为要务,虽一样,把我这样的人编入名册、户籍,恐怕那些为修行间道而云游四方的僧人,就会远望圣世,长往而不返,有亏于盛明之风,也有悖于原本的宗旨。而且边疆地区的人和隐逸之士,与帝王和官府本不相关。望您认真考虑而定。”于是道壹便隐居在山中。
当时,若耶山有位僧人名
帛道猷,他俗家姓冯,是
山阴县人,少年时就写的一手好文章,在当地很出名。帛道献性情率直、朴实,喜好山水,他一吟一诵,都寄情玄言。过去,在一次讲经时,帛道曾与道壹相识,他给道壹写信说:“能够优游于山林之间,纵心于佛家和
儒家的经书,触动兴致而作诗,在高高的山峰上采药,服下草药治疗疾病,这是多么快乐啊!但是,因不能和您一起享受这种快乐,我常耿耿于怀。”因有诗曰:
过了没多久,
太守王荟在城西建起
嘉祥寺,因道壹的风范和德行高尚,请道壹为僧主。道壹带着佛家弟子必须的六物(即大衣、中衣、下衣、铁钵、坐具、水囊)来到嘉祥寺,并为寺院造金牒千像。因道壹博通佛家内外经典,而且戒律之行清严,所以四方僧尼,都来向他问学,当时的人们称道壹为“管理九州僧众修持事务的都维那”。后来道壹又暂住虎丘山,丁
东晋司马德宗隆安(公元397年一40l年)年间因病而卒,死后葬于山南,终年71岁。
道壹有个弟子道宝,本姓张,也是吴地人。聪慧素成,尤其擅于讲经。
张彭祖、王秀琰等人都很推重他,并成为莫逆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