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古拉斯·尼克贝》(英文:Nicholas Nickleby,又译《尼古拉斯·尼古尔贝》或《少爷返乡》)是
查尔斯·狄更斯的一部幽默小说和教育小说。它原本以连载的形式出版,为狄更斯第三本小说,发表于1839年。这本长篇小说主要讲述尼古拉斯·尼克贝的生平和事迹。尼克贝的父亲去世后,他必须照顾他的母亲和妹妹。故事的反派是他的叔叔拉尔夫,他认为尼克贝不够出色。乔治‧吉辛、G‧K‧却尔斯顿等人都称赞这本小说对人物性格幽默的描写,但也有人因人物发展的不足而批评它。
主人公尼古拉斯·尼克尔贝是一座寄宿学校的教员,一位志向远大的青年,因为其父亲去世而一贫如洗。他的放高利贷的叔叔不但不肯伸手援助,反而趁人之危让他到外地帮工,并利用他妹妹的美貌为自己牟利。他秉性正直,品格善良,为了帮助受虐待的学童又逃回
伦敦。他几经磨难,与坏人斗争,戳穿他叔叔的阴谋,终于获得了成功,并与心爱的姑娘结婚。作者通过它的经历,揭露了当时所谓穷人兴办的学校实际上只是牟利的场所,学生整天忍饥挨饿,鞭笞竟成了最主要的教育手段。
《尼古拉斯·尼克贝》由
查尔斯·狄更斯最喜欢的出版社出版,而且使用了《
匹克威克外传》成功的格式。《尼古拉斯·尼克贝》每月都会连载,随后才以一本过的形式出版。写作风格是插曲式、风趣的。狄更斯开始写《
尼古拉斯·尼克贝》的时候,还没有完成《
雾都孤儿》。
狄更斯是对《孤》的兴致稍弱时,才写《尼》的。救济院、低下阶层的犯人对《孤雏泪》的影响很大;同样地,
约克郡某些学校对《尼古拉斯·尼克贝》的影响亦很大。狄更斯在1838年探访这些学校。这本书的出版也导致了其中一些这类型的学校倒闭。
与
查尔斯·狄更斯大部分的作品一样,《
尼古拉斯·尼克贝》的故事设于当代背景。情节大多是发生在伦敦,有些章节发生在
朴次茅斯,亦有些情节在约克郡和
德文郡。
这份作品以讽谕的形式,讽刺社会上的不平。故事中有很多难忘的人物,例如尼克贝的叔叔拉尔夫,还有运作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士括尔斯。在这本书的题材中,较主要的一个是当时的教育。狄更斯强烈的批评当时的教育制度。他认为英国教育制度容许一些运作得不好的寄宿学校去虐待儿童是十分严重的罪行。
善心和同情是这本书的主要题材。确尔以布兄弟以善良的心、对别人的尊重和同情,使他们的生意成功,还帮助了尼克贝家族很多。诺格斯也扮演了守护天使的角色,因为他仁慈、正直。人物史密格跟尼可贝的友谊,更进一步表现了
查尔斯·狄更斯对一些不幸的人的怜悯。
全书以第三人称去讲述这个故事。有时候,人物的感情会直接写出来,也有时候会透过一些小动作或面部表情去间接地表达人物的感情或想法。
查尔斯·狄更斯在第八章形容被虐待的儿童时,运用了夸张、暗喻、头韵、拟人等不同的修辞手法,去给读者留下对那些儿童的形象。
小说发表后,其逼真的描写和尖锐的控诉曾招致某些当权者和保守评论家的攻击。然而,广大读者是最公正的评判。同
查尔斯·狄更斯的其他小说一样,这部饱含愤懑的作品当时就获得了读者的一片叫好,在多年后依然有着广泛的共鸣和夺目的光彩。
《
尼古拉斯·尼克贝》也对着查理斯·狄更斯的长远发展也有重大的影响。它是狄更斯第一部浪漫主义小说。再者,这本书一出版就十分成功,令他更有名气。
英国小说家查斯·约翰·赫芬姆·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1812年2月7日~1870年6月9日)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著名小说家,他的作品至今依然盛行,并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查尔斯·狄更斯1812年出生于英国
朴次茅斯(Portsmouth),是海军职员约翰·狄更斯和伊丽莎白·巴洛所生的第二个孩子。狄更斯5岁时全家就迁居占松(Chatham),10岁时又搬到康登镇(Camden Town)。小时候狄更斯曾经在一所私立学校接受过一段时间的教育,但是12岁时,狄更斯的父亲就因债务问题而入狱,狄更斯也因此被送到
伦敦一家鞋油场当学徒,每天工作10个小时。或许是由于这段经历,使得狄更斯的作品更关注底层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不过后来由于父亲继承了一笔遗产而令家庭经济状况有所好转,
查尔斯·狄更斯也才有机会重新回到学校。15岁时他从威灵顿学院毕业,随后进入一家律师行工作,后来又转入报馆,成为一名报导国会辩论的记者。狄更斯并没有接受很多的正规教育,基本上是靠自学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