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紧缩是指
国家银行有意压缩信用规模的一种经济行为,通常是作为特定政策的一部分而非自发过程。这一政策被称为“抽紧银根”,旨在应对信用膨胀问题。信用紧缩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预防或解决信用膨胀,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影响到正常的生产与流通活动。如果紧缩程度过大,可能会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
信用紧缩是各国普遍使用的政策工具。中国历史上曾多次使用此政策,例如1950年和1960年代初期,分别通过严格的紧缩措施来遏制
通货膨胀和纠正经济失调。
企业财务状况不佳是信用紧缩的一个重要原因。当股市和房地产市场长期低迷时,作为银行抵押品的股票和房地产价值会显著下降,银行处置这些资产时往往会遭受损失,进而引发金融恶性循环。
国家银行实施信用紧缩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包括提高法定准备率、提高贴现率、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卖出政府债券等。在中国,主要采取直接控制的紧缩手段,如压缩信贷总量、实行对
专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的直接限制。尽管信用紧缩有助于抑制物价上涨,但也需要注意其对正常经济需求的影响,以免引起经济增长过快放缓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