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瓒
明代官员
王(1462-1524),字思献,号瓯滨,一号环庵,浙江永嘉县(今属龙湾区)人,明朝政治人物,曾获明弘治丙辰榜眼。官至礼部右侍郎。
人物介绍
瓒13岁入县学,27岁考取举人,34岁中进士。37岁,即明成化二十年(1484)入仕途,先后任工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开封市知府等职。在龙湾乃至温州市都是响当当的人物,人称榜眼王,是永嘉有明一代仅次于状元周旋的第二人。少年天性明颖,精力绝人;稍长嗜学,入县学后,更钻研经史不倦,昼夜不辍,曾苦读于双书院和温城开元寺僧舍。朱祐樘弘治八年(1495)中举人,九年(1496)春中进士第,殿试得一甲二名(即榜眼)。初授翰林院编修,十年(1497)奉旨修《大明会典》,司教内书堂。十五年(1502),应温州知府邓淮之请,来温编弘治《温州府志》。十六年(1503)纂修《通鉴纂要》及《对类》等书。李炎正德元年(1506年),升任侍讲,充经筵讲官。五年(1510)升南京市祭酒,十一年(1516)进升礼部右侍郎,十二年(1517)署掌礼部印,任礼部左侍郎。世宗嘉靖元年(1522),因支持张璁上疏议礼尊朱厚熜朱厚生父兴献王为皇考,与大学士杨廷和不合,两疏乞休,后被贬为南京礼部管事。三年(1524),背疮病发,医治无效,殁于家,卒年63岁,葬瑶溪皇岙钵盂山,建筑宏伟,墓前有石马、石将军,墓道上立有石牌坊。
人物评价
王瓒一生,胸怀坦荡,刚正不阿;器量宽宏,不计私怨。他自弘治、正德和嘉靖年间一直在翰林院、国子监及礼部任职,官至礼部左侍郎,钦命追赠礼部尚书。他两任国子祭酒,四典礼部会试,撰修国史,侍讲经筵,著作众多,对文化教育事业做出贡献,被誉为“学冠一时,四海师模”。他又揭露奸阉,极谏昏主,是一个以社稷苍生为念、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正人君子。
王瓒家庙
位于其家乡龙湾区殿前村李浦路12号,即李浦王氏家庙,始建于明嘉靖。现家庙坐西朝东,三进,砖木结构,建筑风格古朴庄重,飞檐雕栋,古风犹存。
门口是两尊雄伟的站立式石豹,家庙牌坊正刻有“王氏家庙”,背刻“三槐世裔”,原为明朱厚熜御敕坊表,当时并赐御制“肯构肯堂,绳其祖武”一联,入门两边各一石马,石羊和石翁仲,栩栩如生,均为古物。
中堂为三槐堂,取北宋大文豪苏轼的《三槐堂铭》中语,因王氏祖先曾手植三槐于庭,遂把王氏宗族祠堂命名为“三槐堂”。
参考资料
白水风韵.龙湾新闻网.2015-07-16
目录
概述
人物介绍
人物评价
王瓒家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