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张责任是在
民事诉讼法过程中,当事人为了支持自己的主张而向法院提供的事实基础。在这种以辩论原则为主的诉讼制度下,法官通常不会主动调查当事人未主张的事实,也不会在判决中承认这些事实。因此,当事人如欲获得有利于自己的裁决,必须向法官主张有利于自己的事实。
主张责任的概念早于提供证据责任。在具体诉讼中,当事人只对自己的主张承担责任,且只有当他们已经提出了某个事实的主张时,才有义务提供相应的证据来证明它。主张责任首先出现在原告起诉时,随后被告在答辩时也需要提出一些事实主张,之后才会涉及到提供证据的责任。最终,在事实真假不明的情况下,才会涉及举证责任。尽管表面上看,这三种责任的发生顺序是主张责任-提供证据责任-举证责任,但从本质上讲,它们的正确顺序应该是举证责任-主张责任-提供证据责任。这是因为举证责任的存在决定了主张责任的存在,而主张责任的存在又决定了提供证据责任的存在。因此,主张责任并不会在当事人之间发生转移。
主张责任在中国
民法体系中有明确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在学术界,主张责任被普遍理解为当事人在诉讼中为了获得有利于自己的裁决而必须请求有利于自己的事实和利益的责任。提供证据责任则是指当事人为了避免败诉风险而在诉讼各个阶段向法院提交证据的行为责任。还有学者指出,主张责任实际上是一种说服责任,即当事人必须向陪审团或调查事实的法官证明某一事实存在的可能性大于其不存在的可能性。对于借款纠纷等案例,主张责任的具体体现包括债权人在诉讼中需要承担的举证责任。
日本学者则强调,如果不提出对自己有利的
主要事实,可能会导致法院不适用相应法律规定,从而给自己带来不利的裁决,这就是所谓的主张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