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线银鲛(学名:Chimaera phantasma)是
银鲛科鱼类的一种,体长300-600毫米,体重250-600克,最大的个体长达1.5米。体色银灰,长相奇特,因身体表面的条纹图案而得名,类似希腊神话中的奇美拉。主要分布于
日本南部及
朝鲜西南部、北太平洋西部、北起日本南至
菲律宾以及
南海、
东海、
黄海等海域,也见于
澳大利亚、
韩国、新喀里多尼亚、台湾和
越南附近的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
东京。常栖息于2000米水深的海洋中,冬季和生殖季节游向近海。其利用价值也很高。
黑线银鲛体侧扁延长,向后细小。头高而侧扁,约为全长的1/8,头宽约等于头高的1/2。
雄性的眼前上方具一柄状额
鳍脚,鳍脚能竖垂,前面具一群小刺。吻柔软,高而圆钝;吻长约为头长1/2。眼大,上侧位,斜椭圆形;眼径约为头长的1/3。鼻孔圆形,位于口前,左右鼻孔互相靠近,前鼻瓣连合,伸达齿板;后鼻瓣宽扁,伸达口隅;具鼻口沟。口中大,几横裂,口宽比口前吻长为短;下唇褶扁薄,上唇褶不发达。上颌前齿板喙状,每侧由7条釉质棒愈合组成,侧齿板宽大,呈三角形,面上具3个条状釉质突起;下齿板宽大,边缘波曲深凹,面上具一粗大条状釉质突起。外鳃孔一个,位于
胸鳍基部前方,鳃膜连于峡部,鳃孔宽约与眼径
相等。雄鱼的牙齿是皮肤的衍生物,具有三种不同的牙齿,分别由不同的器官生长。
背鳍2个,以一低膜相连;第一背鳍具一扁长硬棘,硬棘能竖垂,后缘上部具锯齿,下部具一浅沟,前缘锋利,长约与最长鳍条相等,起点约与鳃孔相对,鳍的后缘深凹;第二背鳍低平延长,鳍条高比瞳孔稍大,后缘圆形,与
尾鳍上叶以一凹缺相隔。尾鳍上叶低平颇短,止于尾条前的1/4处;下叶低平延长,伸达尾条前1/2处;尾条后部光滑。臀鳍很低平,后端尖突,与尾鳍下叶分隔处有一凹缺。腹鳍中大,前缘、后缘圆凸,后缘、里缘连续呈半圆形;
雄性腹鳍里侧具一三叉形
鳍脚。腹鳍前方另具一扁圆腹前鳍脚,能突出或缩入于一皮囊中,里缘具8个锯齿。
胸鳍很宽大,前缘稍圆凸,后缘、里缘连合呈广圆形,鳍端伸越腹鳍基底,基底具一宽大肌肉柄。侧线波曲平直,在第二背鳍与臀鳍凹缺处弯下,沿着尾的下缘后延。
黑线银鲛是冷温性栖息较深水域中的中小型鱼类,栖息于2000米水深的海洋中,冬季和生殖季节游向近海。主食
软体动物门,以贝类、
甲壳亚门和小鱼为食。它们的自然
栖息地是开阔的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