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94年,隶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是中国水产养殖国家重点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专注于海水养殖的应用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旨在推进重大和前沿性的科研项目,并提供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平台。其主要研究方向涵盖了养殖生态学、遗传育种学、养殖动物病害学以及营养生理学。
学术团队
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由赵法箴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宋微波教授任实验室主任。实验室拥有一支30余人的研究队伍,其中包括17名教授、5名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以及13名博士生导师。
教育教学
实验室设有水产养殖、水生生物学和动物界三个博士点和三个硕士点,同时也是国家水产学一级学科点的一部分。此外,实验室还拥有国内唯一的水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以及海水养殖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科研成就
实验室近年来承担了多个国家级重要研究项目,如“973”“863”课题和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在解决海水健康养殖相关问题的同时,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专业人才。实验室在本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获得了国家级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12项、二等奖9项,以及25项专利。发表SCI、EI收录论文190余篇,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
研究领域
养殖生态学
实验室在养殖生态学领域开展深入研究,涉及鱼、虾、贝等多种水产养殖动物的个体生态学、海水池塘养殖系统生态学和盐碱地池塘养殖生态学。研究内容包括对虾属的补偿生长现象、水温波动对对虾生长的影响、低洼盐碱地池塘水质的特点,以及对虾养殖池塘浮游动物休眠卵携带WSSV的现象及其传播途径。
养殖病理/病害学
在养殖病理学和病害学方面,实验室着重研究海水养殖动物的病害、免疫学及病原学。通过国家“973”课题的支持,实验室在栉孔扇贝养殖中爆发性死亡症的研究中取得了显著成果,建立了病原的单抗与多抗免疫技术。此外,实验室还开展了其他养殖动物的主要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营养生理学
实验室在营养生理学领域开展了重要的研究工作,包括海水养殖动物的营养需求和生理代谢特征。实验室的研究成果不仅填补了国际上的研究空白,还在贝壳生物矿化的营养学机理等方面取得了开创性进展。这些研究成果已经转化为了实际生产价值,实现了超过45亿元的产值。
遗传育种学
在遗传育种学方面,实验室开展了海洋经济贝类雌核发育与水产动物微卫星脱氧核糖核酸标记的开发及其应用研究。实验室在牡蛎科三倍体、四倍体培育方面的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被列为国家科委重点推广项目。此外,实验室还开展了大型海藻生物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创立了新的育苗体系,并开发了相关产品,实现了超过20亿元的产值。
参考资料
中国海洋大学.网站.2024-10-24
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介绍.2024-10-24
目录
概述
学术团队
教育教学
科研成就
研究领域
养殖生态学
养殖病理/病害学
营养生理学
遗传育种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