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伯源
廖伯源
廖伯源,一九四五年生,广东省惠阳县人。香港浸会学院史地系、香港新亚研究所毕业,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博士,法国高等研究实验学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毕业。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东吴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专攻秦汉政治制度史。1984年获得法国儒莲汉学奖。
正文
经历
史语所副研究员(1987.8-1991.7),研究员(1991.7-2010.7),兼任研究员(2010.9- )
香港新亚研究所副研究员(1979-1981)
私立东吴大学历史系副教授(1981-1987),兼任教授(1987-)
私立东吴大学历史系主任(1986-1987)
主要著作
专书
1.Les Institutions Politiques et la Lutte pour le Pouvoir au milieu de la Dynastie des Han Anterieurs (Paris: Institut des Hautes Etudes Chinoises, College de France, 1983).《政治制度与西汉中期的权力斗争》(法文版)(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汉学研究所专刊之十五,1983)
2.《历史与制度——汉代政治制度试释》(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教育图书公司,1997年初版;台北市:台湾商务印书馆,1998)。
3.《简与制度——尹湾汉墓简牍官文书考证》(台北:文津出版社,1998;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增订版)。
4.《秦汉史论丛》(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3;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3月增订本)。
5.《使者与官制演变——秦汉皇帝使者考论》(台北:文津出版社,2006)。
专书之一部分
〈秦汉时期〉,收入王寿南主编,《中国通史》(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2),第四章,页101-175。
论文
〈汉代爵位制度试释(上)〉,《新亚学报》(香港特别行政区)10.1下 (1973):93-184。
〈汉代爵位制度试释(下)〉,《新亚学报》(香港)12 (1977):183-242。
〈试从爵邑制度论楚汉战争之胜负〉,《东吴大学文史学报》4 (1982):71-84。
〈试论西汉列侯与政治之关系〉,《新亚学报》(香港)14 (1984):123-162。
〈汉代监军制度试释〉,《大陆杂志》70.3 (1985):15-30。
〈西汉皇宫宿卫警备杂考〉,《东吴大学文史学报》5 (1986):9-25。
〈试论汉初功臣列侯及昭宣以后诸将军之政治地位──兼论西汉丞相权力之基础及其衰落〉,《徐复观先生纪念论文集》(台北市:学生书局,1986),页77-170。
〈汉代使者考论之二──使者与行政官员之关系及使者演变为行政官员的一些迹象〉,《汉学研究》5.2 (1987):401-434。
〈汉代使者考论之一──试论使者的封拜赏罚及沟通上下之使命〉,《“中央研究院”第二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1989),页455-484。
〈东汉将军制度之演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0.1 (1989):131-214。
〈试论光武帝用人政策之若干问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1.1 (1991):1-27。
〈试论光武帝之统御术四事:柔道、人质、遥控诸将与安置降卒、军事复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1.4 (1992):869-894。
〈汉官休假杂考〉,《“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5.2 (1994):221-252。
〈从汉代郎将职掌之发展论官制演变的一些特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5.4 (1994):833-902。
〈汉代官吏之休假、宿舍若干问题之辨析〉,《中国史学》(东京)3 (1994):61-72。
〈秦汉朝廷之论议制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香港特别行政区)新4 (1995):141-172。
〈汉「封事」杂考〉,《中国上古秦汉学会通讯》(台北市)1 (1995):9-18。后收入《安作璋先生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济南市泰山出版社,2001),页512-522。
〈汉代大夫制度考释〉,《中国历史学会史学集刊》27 (1995):139-159。
〈楚王英案考论〉,《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香港)新5 (1996):55-80。
〈汉代使者考论之三──使者之信物与使者之性格〉,《新亚学报》(香港特别行政区)18 (1997):25-47。
〈尹湾汉墓简牍东海郡集簿及吏员簿内容杂考〉,《中国上古秦汉学会通讯》(台北市)3 (1997):15-19。
〈汉禁考〉,《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香港)新6 (1997):1-16。
〈尹湾汉墓简牍与汉代郡县属吏制度〉,《大陆杂志》95.3 (1997):14-20。
〈汉代仕进制度新考──《尹湾汉墓简牍》研究之三〉,《严耕望先生纪念论文集》(台北:稻乡出版社,1998),页353-386。此文之删削本:〈汉代仕进制度新考(简编)〉(上)、(下),《大陆杂志》96.4 (1998):29-45;96.5 (1998):38-40。
〈《尹湾汉墓简牍‧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释证〉,《辅仁大学历史学报》9 (1998):1-54。
〈汉昌邑王废黜考〉,《钱宾四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专刊》(台北市台北市立图书馆,2000),页128-142。
〈《尹湾汉墓简牍‧东海郡下辖长吏不在署、未到官者名籍》释证〉,收入李学勤谢桂华主编,《简帛研究‧2001》(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页417-436。
〈说新──兼论年号创制之原因〉,收入黄克武主编,《思想、政权与社会力量──第三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历史组》(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2),页1-31。
〈汉代考课制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香港特别行政区)新11 (2002):1-20。
汉初县吏之秩阶及其任命──张家山汉简研究之一〉,《中国中古史研究》(台北市:兰台出版社)1 (2002):1-22。
〈论汉末「兵为将有」之形成〉,《中国中古史研究》(台北:兰台出版社)2 (2003):1-26。
〈《张家山汉简‧秩律》酇侯国及凤翔区考〉,《汉学研究》21.2 (2003.12):31-44
〈汉代郡县乡亭之等级〉,《新亚学报》(香港)22 (2003):119-134。
〈辨「真二千石」为「二千石」之别称〉,《中国中古史研究》(台北)3 (2003):1-12。
〈汉代县丞尉职掌杂考〉,收入陈文豪主编,《简帛研究汇刊‧第一辑──第一届简帛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台北市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简帛学文教基金会筹备处,2003),页139-154。
〈辨“真二千石”为“二千石”之别称〉,《史学月刊》(开封河南大学)2005.1:17-20, 68。
〈封建与郡县〉,《中国上古秦汉学会通讯》(台北)5 (2005):55-79。
〈汉代县丞尉掌杂考〉,收入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长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简帛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05),页438-448。
〈《秦汉使者考论》述略〉,《中国中古史研究》(台北市)4/5 (2005):19-76。
〈汉初之二千石官〉,收入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办,《简帛‧第一辑》(上海市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2006),页369-378。
〈论汉代徙置边疆民族于塞内之政策〉,《中国中古史研究》(台北)7 (2007.12):1-32。
严耕望先生与其《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收入黄兆强主编,《二十世纪人文大师的风范与思想──后半叶》(台北:台湾学生书局,2007),页45-70。
〈论汉廷与匈奴关系之财务问题〉,《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香港特别行政区)48 (2008):1-13。
〈严耕望先生传略〉,《新亚论丛》10 (2009.6):185-194。
〈汉初郡长吏杂考〉,《汉学研究》27.4 (2009.12):61-84。
〈论东汉定都洛阳市及其影响〉,《史学集刊》(长春市吉林大学)2010.3 (总128):20-34。
书评
〈评大庭修着《汉代官吏的勤务与休假》及其中译本〉,《汉学研究》12.2 (1994):359-378。
其它
〈中国政治制度史与历史地理学专家严耕望〉,《中国上古秦汉学会通讯》(台北市)3 (1997):79-101。
〈回忆与怀念〉,《充实而有光辉:严耕望先生纪念集》(台北:稻禾出版社,1997),页61-74。
〈严耕望先生传略〉,《充实而有光辉:严耕望先生纪念集》(台北:稻禾出版社,1997),页199-235。
〈严耕望传〉,收入“国史馆”编,《国史拟传‧第七辑》(台北“国史馆”,1998),页331-363。
〈严耕望先生与史语所之学风〉,收入杜正胜王泛森主编,《新学术之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七十周年纪念文集》(台北市:“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8),下册,页933-942。
〈校后记〉,收入章群着,《中共早期的历史研究工作》(台北:学海出版社,2000),页323-330。
严耕望先生对石刻史料之运用〉,《古今论衡》10 (2003):70-82。
〈严耕望先生与其《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收入黄兆强主编,《二十世纪人文大师的风范与思想》(台北:台湾学生书局,2007),页45-70。
自述
秦汉政治制度史到秦汉史
自1970年始,即以秦汉政治制度史为研究专业,至今凡三十八年,著作内容几全部集中于此,计出版之专书及论文集凡五种:
1.《政治制度与西汉中期的权力斗争》(法文版)(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汉学研究所专刊之十五,1983)。
2.《历史与制度——汉代政治制度试释》(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图书公司,1997;台北市:台湾商务印书馆,1998)。
3.《简牍与制度——尹湾汉墓简牍官文书考证》(台北:文津出版社,1998;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秦汉史论丛》(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3;北京:中华书局,2008)。
5.《使者与官制演变——秦汉皇帝使者考论》(台北:文津出版社,2006)。
数年以来,我以年过六十,希望在尚有工作能力时,把研究多年尚未完成之问题,续作结尾,写成专书。计有四书尚待撰写完成:
1.《历史与地理——张家山汉简研究》:利用张家山汉简研究汉初官制及西汉郡县沿革,已完成发表论文六篇,尚待撰写者四篇。
2.《汉光武八论》:研究东汉光武帝之政策,讨论其政策在东汉之影响。已发表论文四篇,待撰写者四篇。
3.《汉封建考论》:重写香港新亚研究所毕业论文〈汉代爵位制度试释〉,加上新撰之〈汉代诸侯王国制度之演进〉及已发表之〈封建与郡县〉,集为专书。
4.《政治制度与权力——政治制度与西汉中期之权力斗争》:此书之法文版为1983年在巴黎出版之博士论文,获得1984年之儒莲汉学奖。此书版权合约30年,2013年后版权归作者。计划退休后,以中文重写出版。
此外,我在东吴大学历史系教「秦汉史」二十余年,久有意撰写一本《秦汉史》。数年前撰写〈秦汉时期〉,为精简之「秦汉史」,收入王寿南主编之《中国通史》(台北市: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因编辑规定,〈秦汉时期〉仅四万余字,不能畅所欲言。日后希望写一本约五十万字的《秦汉史》。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正文
主要著作
自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