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产墓
位于河南河南省陉山的古墓
子产墓是春秋时期郑相子产之墓,位于河南省郑州、许昌市两市下辖的新郑市长葛市、禹州三地交界处的陉山山顶。现存墓高5米,底边周长约100米,以红石块堆成,顶圆底方。墓门朝向郑国首都,以示不忘郑国;隧道封其后而空其前,以示内无珍宝。墓东侧建有子产庙。为了纪念子产,每年春天,周围百十里的群众都要到山顶子产墓前举行祭祀活动,至今香火不断。
1987年,该墓被公布为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许昌市政府公布该墓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该墓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郑相子产,姓公孙,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人们又 称他为公孙侨、郑子产,春秋时期郑国(今河南新郑)人。郑穆公的孙子,郑国司马公子国的儿子。公元前554年郑简公杀子孔后被立为卿,公元前543年到522年执掌郑国国政,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执政时期曾有“四大善政”:一作封洫,改革田制;二作丘赋,令新土地主负担军赋;三铸刑鼎,使人知法守法;四不毁乡校,广开言路。他卒于郑定公八年(前522),葬于县城西南约17公里陉山山顶。
子产为官一生,官职虽高,但从不贪图钱财。攻打宋国时,他功劳非常大,国君赐他六邑,他仅收受三邑。子产病危嘱托儿子说,他生不占民财,死不占民地,死后埋葬到陉山之顶。《贾氏说林》记述:“子产死家无余财,子不能葬,国人哀之。丈夫舍佩,妇人舍金玉,金银珠宝不可胜计,其子不受。”传说,子产的儿子将众人所捐金银财宝抛至河中,河水就金光闪闪了,这就是郑州市金水河的来历。
晋人杜预前往子产墓一带,他不能确定自己拜的是祭仲墓还是子产墓,仍作《遗令》一文说:“其造冢居山之顶,四望周达,连山体之正而斜向东北,向新郑城,意不忘本也。必集水自然之石以为冢藏,贵不劳工巧,而此石不入世用也。君子尚其有情,小人无利可动,历千载无毁,俭之致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则记载:“山上有郑祭仲冢。冢西有子产墓,累石为方坟,坟东有庙,并东北向郑城。杜元凯言:‘不忘本际。’庙旧有一枯柏树,其尘根故株之上,多生稚柏成林,列秀青青,望之可嘉矣。”
文物现状
子产庙位于今新郑市市区南17公里处陉山之巅。现存墓冢高5米,底边周长约100米,以红石块堆成,顶圆底方。墓门朝向郑国都城,隧道封其后而空其前。旧时墓东侧建有祀庙,至清乾隆庙墓尚存,后不知毁于何时,今庙树皆废,惟墙基轮廓尚存,而长葛县当地百姓求子,修小庙一座。墓用红石块堆成,高约5米,底周长约100米。
1987年3月1日,公布为郑州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许昌市政府公布该墓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该墓被列入为河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今有新郑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立“子产墓”碑。
文物保护
墓葬盗掘
多年来,周边居民自发的对子产庙和子产墓进行保护,并将 早前被毁坏的石碑等收集在一起。但在2010年,该墓仍遭盗掘,文保人员判断盗洞未深入墓室,应为未遂,并对盗洞进行回填处理。后该案被破获。二审裁判文书认定,盗墓者在子产墓中盗得青铜镞、青铜弩机、青玉璧、银鎏金蝶形佩、陶胎琉璃珠等文物,后以5000元价格出卖,案发后,文物已追回。
采石作业
盗扰不是子产墓面临的唯一威胁。近年来,国铁集团郑州局局长 葛桥工段采石场、长葛采石场、诺金采石场、观音寺镇贾庄采石场、九支队采石场等,对陉山形成合围之势。2011年,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李铁城拜谒子产墓时发现陉山被毁惨状,深感“万箭齐锥不欲生”。此后3年多,他20多次爬上陉山,呼吁保护子产墓。2012年媒体对采石作业威胁子产墓予以曝光,后一度传出“采石作业已被叫停”的消息。但问题并未根除,2014年再次受到媒体关注。子产墓和陉山保护涉及多地国土、文物、安监、公安等相关部门以及长葛市后河镇新郑市观音寺镇政府,保护力量不可谓不大。但相关部门难以形成合力,反而相互掣肘,相互推诿责任,受到媒体批评。
此外,子产墓保护力度在各地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对于新郑市来说,“陉山夕照”曾是新郑八景之一,子产又是新郑本土历史文化名人。然而,在对待陉山和子产墓的保护方面,新郑却明显落后于许昌市的长葛和禹州。2016年子产墓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后,新郑境内的采石作业仍未叫停。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文物现状
文物保护
墓葬盗掘
采石作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