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幼春,男,1934年1月出生于
浙江省宁波市,是一位杰出的畜牧学家。他在1952年毕业于
震旦大学附属中学后,随即进入北京农业大学畜牧系深造。1954年至1959年间,他前往苏联
哈尔科夫畜牧学院留学,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毕业文凭。此后,他的职业生涯主要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展开,期间也曾下放到
青海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工作。1996年,他因其卓越的工作表现获得了由
国家外国专家局、农业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的先进个人证书。
陈幼春于1952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附中,随后考入北京农业大学畜牧系。1954年至1959年,他在苏联哈尔科夫畜牧学院接受教育,并荣获优秀毕业文凭。1960年,他参加了在捷克农业科学院举办的国际牛血型和极谱分析法学习班。1983至1984年,他受
世界银行资助,在美国
衣阿华州立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进修数量遗传学和
奶牛育种等相关课程。
陈幼春的职业生涯始于1959年,当时他加入了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在此期间,他曾于1970年11月至1979年2月下放至
青海省畜牧兽医研究所。1979年,随着中央畜牧所的重建,他负责组建了遗传研究室,并担任主任一职,同时兼任养牛研究室的负责人。1987年起,他开始担任所长直至退休。他还曾在1989至1995年间担任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亚太地区
生物技术网络的
亚洲地区协调员。此外,陈幼春还在多个学术和社会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包括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畜禽遗传标记学会理事长、《
畜牧兽医学报》主编、中国西门塔尔牛育种委员会理事长以及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定位研究站学术委员会委员。
陈幼春在其职业生涯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是国家攻关项目“中国畜禽品种资源调查”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并在1985年因此获得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
一等奖。他还主持了“中国
肉牛聚类分析”项目,该项目在1995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
三等奖。除此之外,他还获得了多项省级和其他奖项。1996年,他因在科研领域的突出贡献而获得了
国家外国专家局、农业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颁发的先进个人证书。陈幼春还被国务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的荣誉称号。
陈幼春不仅在科学研究领域有所成就,还在出版界有着丰富的贡献。他主持或参与编写了多部重要的专著和译著,如“
中原地区黄牛生态及其利用方向”、“电子
计算机在畜牧业上的应用”、“现代肉牛生产”、“夺取牛奶丰收”等。他还参与了“家畜繁殖技术进展”、“中国牛品种志”、“中国生物多样性国别报告”及“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畜牧业卷”等全国性专著的编辑工作。个人主笔发表了120余篇论文,其中11篇在国外刊物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