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1939年1月29日出生于
上海市,无锡石塘湾陡门桥人,硕士毕业于
天津大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导、教授委员会主任,第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南加州大学激光中心客座高级研究员。
1965年,姚建铨从天津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20世纪80年代作为国家公派的
访问学者,美国
斯坦福大学及
加利福尼亚大学深造。1984年,姚建铨被特批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1997年,姚建铨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任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学院名誉院长,2013年受聘为中国矿业大学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主任 。通过多年从事
激光与
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技术的研究,姚建铨完成了"七·五""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数十项科研任务,并开展了太赫兹波辐射的研究,承担973、863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23年12月6日,在2023世界5G大会
先导智能论坛“TechTalk2023创新技术论坛”上,姚建铨表示太赫兹是5G到6G的必要手段,迈向6G及未来通信时代,需要加快对太赫兹的研究和应用。
姚建铨曾先后获得国家发明
二等奖、国家教委及天津科技进步二等奖(4次),
中国科学院特等奖、军队科技进步
一等奖等荣誉。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39年1月29日,姚建铨出生于
上海市,小时因仰望星空对其产生了好奇,其后在读到
艾萨克·牛顿、
玛丽·居里等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后,姚建铨萌生了当科学家的想法,1965年在
天津大学研究生毕业。
工作经历
在毕业后,姚建铨留在天津大学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20世纪80年代,作为中国第一批公派的
访问学者,姚建铨赴美国
斯坦福大学及
加利福尼亚大学深造。还曾应邀在美国
普林斯顿大学、
宾夕法尼亚大学及英、法、德、
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等地讲学及合作研究。学成回国后,面对
中原地区国内实验条件的简陋,姚建铨曾经在仓库里面做实验。1984年,姚建铨被特批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1997年,姚建铨当选为
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任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学院名誉院长。
2002年12月2日,姚建铨主持的“高功率、高重复频率全固态绿光
激光器样机研制”“差分
吸收光谱法大气质量监测仪关键技术研究”“温度调谐周期
极化酸锂晶体(PPLN)准连续近红外光学参量振荡器”“准连续660nm红光激光器研究”等四个科研项目通过专家鉴定,其成果成果已达到中国国内领先水平,其中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3年,姚建铨受聘为
中国矿业大学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主任 。2014年4月初,姚建铨作为会议执行主席之一出席以“太赫兹波在
生物医学应用中的科学问题与前沿技术”为主题的第488次
香山科学会议,并了主题报告。2017年4月28日,姚建铨加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18年9月15日,姚建铨参加“智慧世界 物联未来”先进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示范成果发布会,并在会上作主旨演讲。11月10日下午,姚建铨出席
大数据智能化前沿科技学术报告会,于会上作了关于《物联网与智能制造的探索》的报告,介绍了物联网及智能制造在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以
智能制造领域—
激光清洗为例,介绍了激光清洗的原理、国外设备制造及应用、研究基础及未来激光清洗的市场规模预测等内容。
2019年5月17日,在
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2019国际
智慧城市创新发展论坛”上,姚建铨作了以“从新一轮的科技革命谈工业物联网及智慧城市建设”为题的演讲,其在演讲中表示当前中国正在经历信息、网络和通讯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第五次科技革命,同时也是第三次技术革命。
2020年12月10日,姚建铨院士远程接入由
边缘计算产业联盟(ECC)主办的2020边缘计算产业峰会(ECIS2020),并在报告《边缘计算理论科学问题初探》中指出边缘计算实为数字智能世界桥梁和脉络,更是支撑智慧社会的大脑-
脊髓神经网络,需从国家高度建设边缘计算发展的共生生态。
2022年12月13日,姚建铨受邀参加2022年第三十三期“名家讲坛”并作学术报告“基于全介质超表面的多参数太赫兹
光场调控”。报告会中,姚建铨从与生活息息相关的
电磁波入手,简要回顾了
超材料和超表面的发展历程,阐述了电磁超表面的特性,分析了超表面在偏振分束、
自由空间光通信、全固态空间光调制、
激光雷达、偏振分束、超
透镜水下偏振成像等领域的应用,详细介绍了其团队在全硅太赫兹超表面器件、太赫兹波多参数调控等方面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2023年12月5日,应郑州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邀请,姚建铨到该院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上午,姚建铨院士在
激光与光电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师生开展座谈活动,为实验室科研发展献计献策。下午,姚建铨院士为该院师生作了题为“激光与光电子新进展-激光致声跨空海界面通信及超表面太赫兹调控技术”的学术报告。12月6日至8日,2023世界5G大会
先导智能论坛“TechTalk2023创新技术论坛”在郑州
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会上,姚建铨认为,5G向5G-A和6G的持续演进过程中,对网络带宽、传输速率和
时延等特性提出更高要求。太赫兹是5G到6G的必要手段,迈向6G及未来通信时代,需要加快对太赫兹的研究和应用。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研究领域
姚建铨主要从事
激光与
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技术、、传感技术、
智慧城市及物联网等领域的科学研究的研究。
科研综述
姚建铨多年从事激光与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研究,提出非线性双轴
晶体最佳相位匹配精确计算的理论及方法,得到国际学术界的确认。提出了激光谐振腔“类
正态分布理论”。发展了高转换效率下倍频理论及准连续泵浦倍频新方法。实现了输出功率34W的内腔倍频YAG
激光器,并以此为光源,完成了激光三维扫描系统。首次采用准连续运转的
绿光光源泵浦
染料及钛宝石
可调谐激光器。从而从理论到器件技术建立了一个新的“准连续泵浦
激光调谐系统”的技术体系 。
通过多年从事激光与
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技术的研究,姚建铨完成了"七·五""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数十项科研任务,并开展了太赫兹波辐射的研究,承担973、863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
姚建铨在太赫兹
光子学源,特别是在激光非线性差频(DFG)及光学相位匹配太赫兹源、太赫兹
生物成像和雷达散射截面的检测等方面做出了贡献,他发展了高功率倍频激光理论,发明的双轴
晶体最佳相位匹配的精确
计算理论,被国际学术界称为姚技术、姚方法,并广泛应用,在新型激光器及应用技术方面,他成功研制了高效
固体激光器、
可调谐激光器、高效倍频系列激光器等,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此外,他还在利用多种新型材料及微纳
结构材料调控太赫兹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学术论著
截至2014年,姚建铨在中国国内外发表论文730余篇,编写专著5部。
参考资料:
人才培养
教育理念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的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姚建铨在教导学生时仅给学生定出研究方向,通过研究所申请科研项目,制订科研的大的方针策略,至于具体的工作则由学生自行完成。
因相信学生能够在完成学业任务的同时又能完成科研工作,姚建铨所带的博士生论文都是围绕承担的国家科研项目、攻关项目,还有天津科委的项目,这些项目的目标明确,在
技术路线、研究方法确定以后,最主要就是由学生创新完成。
姚建铨会争取多带些优秀的学生去参加国际会议,学校难以负担的,他就会从社会上找来资金支持。
教学成果
1984年,姚建铨被特批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截至2014年,已培养出16名
博士后、66名博士生及85名硕士生。
荣誉表彰
参考资料:
社会任职
参考资料:
相关事件
2014年1月初一天早上五点多,因前一天工作的疲劳还没缓过来,加上未休息好,姚建铨从家中
跃层的三层跌到了二层,致使耳部鼓膜穿孔,流血流脓,头盖骨也受到损伤,并伴有
脑出血,当被发现时,他已经昏过去了40分钟,其后在医院住院了一个月。
人物评价
姚建铨是中外知名的
激光与
非线性光学专家,为中国激光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固体激光及调谐技术做出了很大贡献。(中国青年报评)
姚建铨十几年如一日,艰苦创业,建立了激光研究所,主持完成30多个研究项目,带领师生共同协作奋战,项目大多达国内外先进水平。(无锡人大评)
参考资料
姚建铨.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