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貘(
食虫类:Palorchestes),又称古袋鼠,是已灭绝的陆生草食性
有袋类,属于袋貘科(Palorchestidae)。这种动物是澳洲特有种,生活在
中新世晚期至
更新世时期,存在了11.59百万年。袋貘的体型差不多大如马,约长2.5米,四肢强壮,前肢有很大的爪,可能是用来拉低树叶及抓开树皮。
袋貘是一种体型庞大的有袋类动物,差不多大如马,约长2.5米。它们的四肢强壮,前肢有很大的爪,可能是用来拉低树叶及抓开树皮。其鼻骨显示袋貘有一个
大象,虽然与貘并非亲属,但鼻的形状是趋同演化的结果。Palorchestesazael的舌头是长带状,可能有助于卷食树叶。根据研究,袋貘的体重可能超过1吨(1000公斤),这一体重远超此前认为的200公斤左右。如此巨大的体型,使得袋貘在当时的生态环境中必定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们的体型特征也决定了其在觅食和生存方面的独特方式。例如,强壮的四肢可以支撑它们庞大的身体,前肢的大爪能够帮助它们获取食物,长鼻子和长带状的舌头则有助于它们卷食树叶。
袋貘生活在
中新世晚期至
更新世时期,大约从2500万年前开始,一直到大约1万年前灭绝。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袋貘见证了
地球环境的巨大变化。中新世晚期至更新世是一个地质历史时期,地球上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发生了多次重大变化。袋貘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如此之久,说明它们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可能最终导致了袋貘的灭绝。在这个漫长的生存年代里,袋貘与其他许多动物共同生活在
澳大利亚这片土地上,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
袋貘可能是半水栖动物,与如今的
河马属生活习性类似。它们生活在被桉树林地包围的沼泽或浅水湖附近。袋貘的生活习性可能与其生存环境密切相关。沼泽或浅水湖附近的环境为它们提供了水源和食物来源。同时,半水栖的生活习性也可能使它们能够躲避一些天敌的攻击。此外,袋貘在河边饮水时,会因为脏水滋生的
仙客来菌蝇而感到困扰,甚至会趴在泥地上打滚来躲避蚊蝇的叮咬。这一行为也反映了袋貘在面对环境问题时的一种应对方式。
袋貘是草食性动物,主要食物来源是树叶。它们会用后肢站立,前肢扶着树干保持平衡,随后抬起头部,用独特的鼻子卷食树叶,或者伸出前肢把树枝拉低后食用树叶。作为体型庞大的食草动物,袋貘需要大量的树叶来维持生存。它们的体型特征也适应了这种食物来源,例如长鼻子和前肢的大爪都有助于它们获取树叶。在当时的
澳大利亚生态环境中,可能有丰富的植被供袋貘食用。然而,随着环境的变化,植被的分布和数量可能发生了改变,这也可能对袋貘的生存产生了影响。
袋貘的化石是在澳洲的纳拉寇特洞穴国家公园发现。袋貘是由理查·欧文(RichardOwen)所命名,他最初认为其颚部碎片是属于史前
袋鼠科。后来发现其颅后骨骼,才确认它们是双门齿目,而非袋鼠。
2019年10月,澳洲
莫纳什大学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ONE)期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首次描述了袋貘的身形。研究团队分析了60多种不同
地质年代的化石标本,发现袋貘的体重远比之前认为的还要重,可能高达1000公斤。此外,袋貘的前肢关节维持在100度的夹角,用来扒开树枝采集树叶觅食。这项研究首次揭露了袋貘的前肢型态,但由于缺少肩膀等部位的化石,有许多问题还需要仔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