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生物院”)是由中国科学院、
广东省人民政府和
广州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的科研机构。2006年3月,研究院获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正式成立。2003年12月27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正式挂牌。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主要从事
干细胞与
再生医学、化学生物学、感染与免疫、公共健康、科研装备研制等研究的科研机构。
历史沿革
2003年7月5日,
中国科学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国家级生物医药研究开发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2003年7月25日,中国科学院
广州市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理事会成立暨第一次理事会议在广州召开。
2003年12月27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挂牌。
2006年3月10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等单位机构编制的批复》,同意成立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2006年4月14日,中国科学院下发《关于成立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的通知》。
2006年7月11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在中国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完成注册登记。
2006年7月17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获得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
2006年10月25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取得广州开发区规划国土建设局关于科研园区项目用地的规划蓝线图。
2007年8月10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属华南
干细胞与
再生医学研究所正式成立。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截至2015年8月,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有在职职工368人,研究生286人,领域方向带头人39人;其中90%以上从海外引进(含6位非华裔科学家);国家5人,国家杰青3人,国家优青3人,国家新药创制总体专家组成员1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1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外国高端专家3人,中科院“
百人计划”18人,中科院卓越青年科学家1人,“南粤百杰”3人,
广东省杰青3人,广东省领军人才4人,广东省创新团队1个。
国家入选者 姓名 学历 职称 Alexander Strunnikov 博士 研究员 李懿 博士 研究员 李尹雄 博士 研究员 王少萌 博士 研究员
张必良 博士 研究员
科研部门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建有华南
干细胞与
再生医学研究所、化学生物学研究所、感染与免疫中心、公共健康研究所4个核心研究单元及药物开发中心(Pipeline)核心转化单元。同时,依托核心研究单元建成了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1个、
广东省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共建)
中科院重点实验室(1个):再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设施资源
• 设施设备
根据2016年7月研究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公用仪器中心集中了大型设备和公用性强的普通设备,有流式
细胞仪、
激光共聚焦
显微镜、高内涵筛选系统等细胞类仪器;也有
脱氧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合成仪、多肽合成仪、
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仪、X-射线衍射仪、蛋白纯化系统等蛋白分析类仪器;还有400M核磁共振仪、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连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连用仪等
化学分析类仪器以及各类高性能
离心机、PCR仪等仪器设备70多台/套。其中单价大于20万元人民币的设备总价值已达4000万元人民币,其他设备1000万元人民币。公用仪器中心与院内有关研究室合作,共同建立技术服务平台。
• 馆藏资源
根据2016年7月研究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购买SciFinder、Integrity、ACS、Cell Press等多个数据库,可利用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实现外文期刊(现刊)即查即得保障能力达到1.8万种。中心搭建有
干细胞与生物医药科技领域云平台、广州健康院
群组知识平台、基于风险防控的试剂耗材
信息化平台、猪场实验信息管理系统等平台系统。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截至2014年12月31日,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共承担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方政府科研项目52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836篇,其中SCI收录704篇,申请发明专利309项,获得授权116项,2009年获得
广东省科研院所发明专利第三名奖,2010年获批成为广东省知识产权试点单位,2012年度获广州开发区专利创造20强单位奖,2013年被
广东省知识产权局认定为第二批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事业单位。
学术刊物
2012年2月,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创办学术期刊《细胞再生学术期刊》,该刊与
英国著名出版社BioMed Central相结合,是一个高质量的国际性科技期刊。《细胞再生学术期刊》主要发表、刊登
细胞生物学和
再生医学等方面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最新发现与动态。
根据2016年7月研究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出版两个内部刊物《干细胞研发动态》和《研究院科研项目成果简报》。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根据2016年7月研究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主要培养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的专业与管理人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有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1个,有博士学位授予点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各3个。研究院还通过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建的“医药
生物技术系”招收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
博士学位授予点(2个):生物学(一级学科)、药物化学(二级学科)
硕士学位授予点(3个):基础医学一级学科)、
化学工程(二级学科)、生物工程(二级学科)
教学建设
根据2016年7月研究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与
吉林大学、
安徽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了共建系、“英才班”等覆盖本、硕、博层次的教育合作;还有来自
西班牙、
俄罗斯、
印度等国的留学生前来攻读学位。有博士生导师25名,已毕业硕士研究生57名,
博士研究生22名。在读研究生规模达到20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00人。
2010年6月,中科院广州教育基地第九届研究生学术报告会上,该院
秦宝明、廖雪梅两位同学分获
一等奖。
2010年7月,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化学生物学研究所生肖奇才同学在中国化学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中获得大会优秀论文奖。
2013年8月27日,在第四届全国
药学专业研究生学术论坛中,该院徐田锋同学获得了学术论坛的一等奖。
文化传统
所徽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秉承中国科学院院徽设计风格,采用蓝色主基调的圆形图案,蕴含研究院与中科院文化一脉相承的喻意,表明研究院是中科院体系的一分子。外环上标注了研究院的中文全称和英文简称,环内侧是院名的英文全称。环内是用红色线条勾勒的木棉花,木棉花是
广州市的
市花,象征着研究院坐落在南国广州。木棉花的
花蕊是抽象的分子结构图,三角型象征中国科学院、
广东省人民政府、
广州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具有坚实稳定的基础。
分子结构三角型和中心的
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图案象征着研究院在生物和
化学医药领域的研发方向,暗喻着研究院视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为己任的科学创新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精神
“唯真求实”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精神为“唯真求实”,即表示研究院的人怀揣科学梦想,冲击世界科技前沿,脚踏实地的去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