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权时
原复旦大学商学院院长
李权时(1895-1982),男,字雨生,浙江镇海大漕头村人,1895年出生。出身贫寒,勤奋好学,求上进毅力非凡。1918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在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三所大学获得学士。1922年辞去重聘返国,历任多所大学教授及复旦大学商学院院长等职,对经济学研究与青年教师培养投入极大心力。抗战期间,曾赴港募集抗日经费。他的学术著作丰富,对我国经济学研究做出了开创性贡献,被后人视为“国宝”。
学术著作
李权时一生著述丰富,特别是在1920年代到抗战胜利这段时间,是其著作出版的高峰时期。自民国十六年到三十三年在上海期间,先后出版了三是五部经济学著作,以下是其代表性作品:
1、财政学原理 商务印书馆 民国二十年初版
2、经济学原理 上海东南书局 民国十八年初版
3、李权时经济论文集 上海东南书局 民国十八年
4、李权时经济财政论文集 商务印书馆 民国二十年
5、中国经济史概要 中国联合出版公司 民国三十三年
人物评价
李权时在我国的经济学研究方面做出了很多开创性的贡献,为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终生从事教育工作,为我国培养了很多经济方面的人才。他的学术成就被后人视为“国宝”,在经济学界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人物简介
从1927年开始,李权时陆续把自己的讲义和研究撰写成书,先是给世界书局出版,后来东南书店和商务印书馆也来约稿,就一发而不可收了。他最早为人所知的书是《中国经济思想小史》。那个时代,每个学者都对传统有极深的认识,李权时也不例外。但与一些同事如唐庆增比起来,他的主要兴趣并不在思想史上。他讲述和写作思想史,就引入亚当·斯密国富论》框架,分成分配、消费、租税以及交易等几个不同主题,配合分析我国古籍中有类似思想的文献。大约要十年以后,从哈佛大学归来的唐庆增模仿胡适中国哲学史》的体例按照思想流派写成《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卷),才算另造出一套有别于李权时的知识框架。
李权时的这些著作中,早期有很大一部分应该算作教科书,比较有影响的有《经济学原理》、《经济学ABC》、《财政学ABC》等等。要说学术价值,那么有几本分别属于两套极有影响的丛书,值得一提。一套是马寅初刘大钧组织的“中国经济学会丛书”,收集了很多学术名著,如陈达著《中国劳工问题》,杨荫溥著《中国金融研究》等,反响巨大。李权时精心撰写了《财政学原理》,1931年出版,与他们并列,亦可看作当时国内财政理论研究的高峰。
还有一套则是商务印书馆老板王云五主编的万有文库。王云五以极大的精力和热情组稿,汇拢成这一块巨大成就。李权时、唐庆增这些身在上海市的经济学者都是王云五重点拉拢的对象。于是,李权时在1929年撰写了《商业循环》和《商业政策》,大量引用西方前沿理论,颇受读者欢迎。
可这些理论研究和引介在学界也遭到一些批评。同是“中国经济学社”的主要成员,南开大学何廉对李权时的研究进路就颇有微词。他尝说,美国人在研究商业循环,这是他们的学术前沿。可是中国连像样的金融市场也没有,基础工业也很薄弱,哪来的经济周期,又让学生何以能够理解这么抽象的经济周期或者商业循环。所以何廉主张实地调查,带着学生四处走访。其实李权时也做社会研究的。身处上海,自然以研究上海的金融业最为方便,所以他和赵谓人合著了一本《上海之钱庄》,成为记录20年代上海钱庄最翔实客观的历史资料。但李权时的性格,终究不愿意在一个狭窄的领域先挖深后拓广。
抗战突然爆发了。李权时当时留在上海市,转移不便,后来就和周作民、戴蔼庐、张素民、董修甲等著名经济学家一道加入了汪伪政权。抗战胜利以后,李权时落水的旧账被翻出来,从此一蹶不振。虽然有时还写一点关于财政或者经济问题的文章,但被大家毅然排除在学术讨论和集会之外,只得无奈地去了香港特别行政区
解放以后,李权时于1950年回到上海,学界更无他的立足之地。1956年,他受聘于吉林大学,致力于培养年轻教师。后来,东北人民大学改为吉林大学,转眼成为东北地区经济学实力最强的大学。到1982年,李权时默默地去了。
他在我国的经济学研究方面做出了很多开创性的贡献,为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终生从事教育工作,为我国培养了很多经济方面的人才。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学术著作
人物评价
人物简介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