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贝克特
英国坎特伯雷大教堂大主教
圣托马斯·贝克特 Saint Thomas à Becket (1118年12月21日?—1170年12月29日)是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的大法官兼上议院议长(Lord Chancellor)。
任命主教
1161年4月18日,坎特伯雷大主教西奥伯尔德去世,亨利二世决定不要接受罗马教廷指认的大主教,而是由自己挑选一个可靠的亲信出任这项重要职务,既避免教廷把手伸进自己的地盘,更有助于巩固王权。他选中了他的密友贝克特。托马斯·贝克特并非什么宗教人士,在出任坎特伯雷大主教之前,他是国家重臣:大法官兼上议院议长。与亨利二世本是地地道道同一条壕沟的战友。亨利二世的儿子亨利小王甚至还曾经寄养在他家里,视他如父。
教庭职位
贝克特力辞大主教的任命,理由是他“不可能同时效忠两个主人”。但亨利二世没有采纳贝克特的这番话,而是把这番话当成了贝克特的谦虚姿态,毫无疑问,亨利二世完全是出于私人感情和王权利益才做出这个决定的。同样毫无疑问的是,对于这样一项任命,上至各位主教,下至苦行硕士,都没什么好感。所有的人都认为,这位大主教效忠的对象绝不可能是罗马教廷,而是亨利二世。可以想象,初次担任教庭职位的托马斯·贝克特承受了来自宗教界的极大压力和非议。受到了压力当然要做出足够的反击。
对立亨利
让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的是,贝克特大主教反击的对象不是那些出言不逊的教士,而是力保他荣任此职的老友亨利二世。他似乎认为,只要自己处处与亨利二世对着干,就能证明自己并非是靠亨利二世才得到如此荣迁的,也就能证明自己是一个优秀的大主教了。正在春风得意中的亨利二世很快就被这个大主教给激怒了,他决定让这个背叛了自己信任的、不知所谓的家伙尝尝自己的厉害。经过一番选择之后,亨利二世决定从法律的角度正大光明地发动总攻。当时的教会拥有自己的法庭,教士们无论在民间犯下了怎样的大罪、惹来怎样的怨愤,都可以藉由教会法庭的庇护逃过惩罚。而如今,被贝克特大主教刺激过头的亨利二世不打算再姑息这些无法无天的教士了。
1163年10月,经过充分准备的亨利二世在威斯敏斯特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提出:犯罪的教士们必须被剥夺圣职,然后交由世俗法庭审判处治。贝克特被亨利二世的突然袭击给整蒙了。他很清楚,以那些神憎鬼厌的教士所犯的罪行,一旦沦为普通罪犯,那几乎就是死路一条。他立即表示强烈反对。
贝克特的这一坚定态度,固然为他赢得了教会集团的大声喝彩,但也同时使亨利二世越发地怒不可遏。要知道,亨利二世也并非孤军作战。在这个“教士犯法与平民同罪”的问题上,国王也赢得了普罗大众和贵族们的大力支持。亨利二世成为第一个向教士司法特权正式宣战的国王。这一异动立即引起了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高度警觉,他派人向亨利二世游说,希望国王不要搞得教会太没面子。教皇的态度,亨利二世很是受落,向来使表示自己愿意采取更温和的态度。但贝克特大主教却异乎寻常地坚定,一丝让步的态度都没有。这无异于是往亨利二世这盆火上浇油。
由于贝克特始终没有一点和缓的表示,亨利二世决定坚决维护自己的利益。1164年1月30日,亨利二世召开了一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全体贵族通过了一个《克拉伦登宪章》,将自诺曼王朝以来英国国王对教会拥有的权力以法律形式确认下来。《克拉伦登宪章》第一条:涉及圣职推荐权的诉讼都应由王室法庭进行;《克拉伦登宪章》第三条:被控犯罪之教士都应先由王室法庭审问,然后由主教法庭定罪,若有罪则要由王室法庭处罚;《克拉伦登宪章》第七、八、十条:国王的直属封臣被剥夺教籍或从英格兰的教会法庭向罗马教皇上诉时,都要先征得国王的同意和恩准……面对这样一个获得全体贵族拥护的法律条文,贝克特不得不败下阵来,表示服从。
但贝克特的服从只是暂时的,为了展示自己坚决捍卫教会反抗国王的形象,当其它主教都开始退缩时,他仍然态度强硬。既然正大光明的办法不管用,亨利二世就用起了流氓招数:他捏造了一堆犯罪“事实”,然后把贝克特大主教召到王室法庭去接受讯问。这样的审问,结果是个人都能想得出来:贝克特大主教被宣判有罪,并处没收一切财产。审讯刚一结束,感到大事不妙的贝克特大主教就立刻开溜,一直逃到了欧洲大陆去。
其实亨利二世也并不当真想要贝克特的性命,只要这个傻瓜别在英国挡着国王的道就行。接下来的五年,是神清气爽的五年,终于摆脱了贝克特的亨利二世大刀阔斧地在英格兰搞起了司法改革,大获成功。
死亡
然而1170年的时候,戏剧性的事情再一次发生了。为了给亨利小王举行加冕典礼,国王和罗马教廷之间展开了漫长的谈判,贝克特趁机重返英格兰,并且立即就着手处罚在过去数年间与国王来往密切的几位主教
听闻这样的消息,亨利二世当场怒吼:“就没有谁能帮我摆脱这个胡闹的教士吗!”("will no-one rid me of this troublesome priest?") 国王的话被四位忠心耿耿的骑士听见了,他们私下决定要帮助国王排忧解难。他们骑马直奔坎特伯雷,先是要求贝克特大主教去向国王请罪,当大主教高傲地拒绝了这一要求后,这四位忠诚的骑士便毫不犹豫地一齐动手,把正要做晚祷的贝克特给宰了……
这一天是1170年的12月29日,这四位因情绪冲动而青史留名的忠臣是雷菲茨、休德莫维尔、威廉特拉西、理查德布里托。麻烦的贝克特大主教终于彻底安静了,亨利二世的麻烦却还没了结。
后事
这桩发生在教堂里的大主教凶杀案在整个基督教世界都引起了轰动,罗马教廷立即披挂上阵,对亨利二世口诛笔伐,甚至要胁说要开除他的教籍。亨利二世毕竟理亏,不得不表示忏悔,大冷天足前往坎特伯雷“赎罪”,第二年又向教皇的使节表示要放弃《克伦拉登宪章》中那些侵犯了教士利益的条文。捞足了面子的教廷这才于1173年宣布贝克特为殉教圣徒,圆满收官。
亨利二世虽然表示了屈服的态度,但实际上并没有减少王室法庭的权力,而且由于中世纪的教廷实在太可恶,所以自那时起直到今天,亨利二世国王都因受屈于教廷而广为大众同情。300年后,因离婚申请被拒而与天主教决裂并自创了英国国教的国王亨利八世,命令将圣·托马斯的尸骨取出审判——在此次审判中贝克特被认为犯了通敌罪。他的尸骨被当中焚烧,他的墓地也被玷污。
文艺影视
目录
概述
任命主教
教庭职位
对立亨利
死亡
后事
文艺影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