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姬芙,画家,代表作是《
鸢尾花》。奥姬芙是一个本质上的女性主义者。从28岁成名到98岁去世,她都活在自己的沙漠和花卉中。一个世纪以来当代艺术的潮起潮落,从表现主义到波普,从
行为艺术到现成品复制,她一概视若不见,一概不加理会,一生都在一个寂莫的地方画着已变得寂寞的花。对于她来说,艺术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选择,是任何艺术之外的潮流或运动或形式都无法改变的。
10年前,我在
纽约一个画展上第一次看到这个女人画的花。里面有许多比例超大的花卉和植物,其中一幅画面触目地画着一朵大而丰厚的
鸢尾属,巨大的花瓣充满了丰厚的感情,几乎冲出画布,花蕊部份被描绘得格外有力和嚣张,带有挑衅意味。画中出现的凹洞和圆形,的确让人联想到某些女性器官,某种程度上,它甚至在勾引观众的目光,这朵花,这些花,都表现了强烈的女性意识:热烈、盅惑、缠绵,有一种欲望之感,一种
超现实主义的女性标记。
可以说,画家奥姬芙是一个本质上的
女性主义者,除了那些让她获得盛名的花卉静物,还有她自已作为模特儿的写真系列,以及有着强烈超现实主义印记的牛骨、沙漠和山谷,其实无一不带有鲜明的女性主义标记。“一花一世界”既是她作品的内在精神,作为女性,她表现的花苞内部结构其实也就是一个微缩了的
宇宙乾坤。她通过这些细致、纯净、简练的形式表达了一个女性的精神空间。
这些花,画于20年代,画于一个男性艺术为主导的时代,画于一个弗洛伊德学说盛行于世的时期,难免不被当时的艺评家归纳为性符号,也难免不因此而成就一个初出茅庐的女画家。尽管画家奥姬芙本人声称只是想画出“花的精神”,事情总归是这样,你越不想往那个地方靠,越会引起别人的幻想。那是20年代,80年前。现在的女艺术家才不会讳言自已的性明示呢。我也看过中国女画家画的植物,画的花,画的根茎,也充满了许多让人一目了然的联想,或者说,充满了这样,充满了那样,什么都可以是,就是不是花,也不是艺术。精确是艺术家的一个尺度,在这个范围内的自由才是真实的表达。中国女艺术家虽然试图在“性”这一主题上有所突破和奋力追赶她们的西方母本,但大多数作品仍带有欲说还休和遮遮掩掩的态度,若有一两个。
1917年,奥姬芙初次去
新墨西哥州洲,她自己那时可能也没想到,此地将成为她漫长的后半生的栖居地。
从
菲尼克斯到新墨西哥首府桑塔菲,沿高速公路疾驰,路两边是一望无垠的沙漠。当年我与两个朋友一起开车经过这里,印象最深的是两三人高的巨大的
仙人掌科,干涸的土地杂草丛生,荒凉辽阔的原野是印弟安人居留地。从桑塔菲到陶斯,是很近的路程,陶斯是一个让我无比喜爱的地方,它是一个远离文明,但又自成一体的一个艺术中心。多少艺术家选择这里作为自己内心的
塔希提岛,除了奥姬芙,还有作家
劳伦斯·费林盖蒂,摄影家
亚当斯等人。除此之外,陶斯那特别的泥屋建筑,也是吸引我的地方。
从42岁开始,此生奥姬芙再也没有真正离开和厌倦过这个地方。像用生命去贴近艺术一样,她也用生命去贴近这一片天地,她用一生的阴柔色彩再度去演绎一个遗世独立的精神境界。
说她是幸运的,也是因为在架上绘画被各种新的艺术形式挤到一个边缘地带的80年代,她仍然以90龄的老人,再度向艺术市场推出她那些神秘的,永恒的花。正如她自己说的:“我这一生,就像是活了好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