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炳坚
中国古建筑专家
马炳坚(别号营宸斋主),1947年出生,男,中专学历,高级工程师,中国古建筑专家。
1967年10月,马炳坚中专毕业,主动报名到房修二公司,被分配到木工班学徒。1983年,马炳坚与同事共同创办了《古建园林技术》杂志,这是中国从事古建筑文物保护、设计、施工、研究、教学等专业的唯一期刊。1989年,马炳坚将传统建筑工艺进行整理,出版代表著作《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1999年在北京召开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前夕,马炳坚应天津大学出版社之邀编著了《北京四合院建筑》一书。2001年,马炳坚担任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2014年9月,传统建筑行业组织——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由马炳坚出任第一任会长。2019年5月,马炳坚协助编制“北京老城风貌保护与四合院恢复性修建”培训班教学计划。
马炳坚在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工作期间,主持参与项目多项,其中内蒙通辽达尔罕王府、天津大悲院大雄宝殿等项目获得了“草原杯”“海河杯”等省部级奖项;美国华盛顿中国城牌楼、扎伊尔恩赛莱总统庄园等工程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模范项目。马炳坚先后获“全国建设系统劳动模范”“科学中国人年度先进人物”等荣誉。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47年马炳坚出生,1956年从河北省原籍随家人迁居北京。中专毕业后,马炳坚被分配到北京市房屋管理局。在培训中认识了一位做古建修缮的工人对古建相关工作产生了兴趣。
工作经历
1967年10月,马炳坚进入北京市房屋修建二公司古建队,随古建队木工班副班长王德宸学技术。
1968年,马炳坚跟随王德宸、吴正华、陈蕴等几位同班组老师傅来到故宫端门西朝房,一起为天安门城楼拆除重建工程“紮小样”。任务是将建筑按照一定比例做成模型,为正式施工做好技术准备,师傅的责任心给马炳坚留下印象。
1970年,马炳坚参与中山公园南部地面建筑恢复工作,马炳坚结合学过的几何知识,看懂了问题所在得到让老师傅们认可,也促使马炳坚钻研古建筑修建技术。
1974年到1978年,马炳坚到市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宣传处做宣传干事。1978年,马炳坚回到技术部门,给房管局的职工学校授课。1983年,马炳坚与同事共同创办了《古建园林技术》杂志,这是我国从事古建筑文物保护、设计、施工、研究、教学等专业的唯一期刊。他们认真进行组稿、审稿、编辑、校对、回复读者信函等,不断创新内容。
1985年,北京市房管局职工大学开办了中国古建筑工程专业,马炳坚承担了编写木作专业课教材的任务。这本内部教材流传到职工大学之外,各地工人、建筑师和学者都感兴趣。1989年,马炳坚将传统建筑工艺进行整理,出版代表著作《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
1999年,马炳坚应天津大学出版社之邀编著了《北京四合院建筑》一书,介绍了北京传统四合院历史、文化、格局、构成、技术、艺术等。2001年,马炳坚担任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由马炳坚主持参与的项目30余项,其中内蒙通辽达尔罕王府、天津大悲院大雄宝殿等项目获得了“草原杯”“海河杯”等省部级奖项;美国华盛顿中国城牌楼、扎伊尔恩赛莱总统庄园等工程则走出国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样板。
2014年9月,在马炳坚多次呼吁和上级协会的支持下,成立了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马炳坚出任第一任会长。当年就有100多个设计和施工单位加入分会。2017年以来,马炳坚以顾问身份参与了东城区西城区街区“百街千巷” 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主要工作之一是对整饬方案中不符合传统风貌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
2024年5月,马炳坚到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学院就“中华民族的宇宙观和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做学术报告。
社会任职
个人作品
书籍
部分代表作品,参考资料:
论文
所获荣誉
个人荣誉
作品荣誉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马炳坚在古建行业半个多世纪的工作,是基于他对中国古建筑的热爱,是一份执着的追求。(首都文明网 评)
参考资料
“营宸斋主”的古建人生. 遗产保护散说.2024-11-22
著名古建筑专家马炳坚先生到我院进行学术交流.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学院.2024-11-22
著名古建筑专家马炳坚先生到我院进行学术交流.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学院.2024-11-22
马炳坚.豆瓣读书.2024-11-22
马炳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万方数据.2024-11-22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工作经历
社会任职
个人作品
书籍
论文
所获荣誉
个人荣誉
作品荣誉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