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未了》是台湾乐团苏打绿的第十张专辑,由
林暐哲制作,于2015年11月4日发行。这是
韦瓦第计划的最终章,共收录12首歌曲。专辑中,
苏打绿前往
柏林与
德国六十人编制的交响乐团共同完成录音和live录制,巧妙融合了现代流行乐与华丽的弦乐。该专辑获得第五届
阿比鹿音乐奖“最受欢迎唱片”奖、
第27届台湾金曲奖最佳
官话专辑奖、最佳乐团奖,最佳专辑制作人奖(林暐哲),专辑中的《
痛快的哀艳》和《他举起右手点名》(
吴青峰)分别获得最佳编曲人奖和第27届台湾金曲奖最佳作词人奖。专辑名称“冬未了”是韦瓦第计划最终章,四张专辑名称连起来正是一句小诗。12首音轨使用了隔行押韵的手法,其中除主打歌《未了》外,
奇数曲目压an韵,偶数曲目压ng韵。
苏打绿主唱吴青峰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表示,这个灵感来源于《神曲》。
《冬未了》是
韦瓦第计划最终章。在苏打绿刚起步时期,常被问到、也难回答的问题就是“你们苏打绿的音乐是什么风格”,结果沟通了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有一次终于受不了,就提议用音乐来回答,于是产生了韦瓦第计划。
《冬未了》是苏打绿第一次LIVE录制原创专辑,采用隔行押韵的手法,这个灵感来源于《神曲》。为了探索音乐的可能性,《冬未了》远赴
阿明·尤尼斯录音,并由学习古典乐出身的
龚钰祺负责整张专辑的弦乐编写。在
柏林西部地区的Nalepa Funkhaus音乐厅,与德国指挥家Bernd Ruf率领的60人交响乐团GermanPops Orchestra,进行全专辑12首不间断的现场录制。
歌曲《Everyone》是
杨铭威几年前偷偷写给
吴青峰的。在
苏打绿的每一次演出中,小威以鼓手的独特视角,观察青峰背影中所蕴含的种种情绪,从而写出这首满含关怀与
爱意的“情歌”。
《冬未了》的制作团队包括了多位国内外音乐人和技术人员。除了苏打绿成员外,制作团队还包括
吉他编写与演奏的钟承洋,合声与合声编写的吴青峰。交响乐团指挥由Bernd Ruf担任,而交响乐团则是由Budapest Art Orchestra演奏。
交响乐录音制作团队包括David Christiansen和Miklós Lukács,ProTools录音工程由Miklós Lukács Sr.负责,交响乐录音师为Gabor Buczko。乐谱整理由Emotionscore完成,录音公司为East Connection
音乐 Recording CO.,交响乐录音室位于
布达佩斯的Hungarian
收音机, Studio No.22。合唱团则是由
台北爱乐合唱团提供声音。项目经理为庄馥鸿,制作统筹由谢馨仪负责。
苏打绿的录音工作在Monster Studio, Taipei台北和杨大纬录音工作室进行,由柯宗佑担任录音师。录音工程由Peter Schmidt在柏林的Ballsaal-Studios完成,而母带后期处理则由Greg Calbi在纽约的Sterling Sound完成。
《冬未了》12首音轨使用了隔行押韵的手法。除第11首歌为主打歌《未了》之外,其余
奇数曲目压an韵,偶数曲目压ng韵。
《冬未了》的代表城市是
柏林,主题是冬天,
苏打绿在打造这张作品的各项环节上并没有偏离概念的轴心,表现手法利索、娴熟。冬天的柏林凛冽、庄重、大气,并且充满着人文气息,历史底蕴,而这些都被苏打绿一一捕捉到放进了《冬未了》专辑中,让听歌的人即便没有去过柏林,没有感受过柏林的冬天,也能通过苏打绿在音乐中的表达对柏林的冬天有感性的认识。《冬未了》在音乐性方面的表现,有时间的沉淀,有思考的余地,有历练的累积,做出的音乐具有分量,大阵仗的
交响乐的融入大气与磅礴,大胆与尝试成为了这次作品在音乐性上的关键词,特别是后半篇幅,多样式的玩转、尝试让《冬未了》的高潮不断迭起,处处涌现,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冲击力。但
韦瓦第计划工程太过庞大,历时太长久,已经让很多人对今天的
苏打绿产生了定向的审美疲劳,特别是
吴青峰的声音。
歌曲《
痛快的哀艳》,戏谑而讽刺,夸张却哀艳,激动但无情,诉说命运的掌控,有时严肃,有时如玩笑般无理。
歌曲《Everyone》,这首由小威填词谱曲的苏打绿第一支全英文创作歌曲,以厚重磅礴的弦乐作为歌曲整体架构,辅以
电吉他、鼓、
贝斯等苏打绿传统元素,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