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麓(1918年——1988年),原名修禄,笔名有嗡唵、老陈、林父、林今、岳山等,
湖南省双峰县锁石镇白源村人。陈旭麓是当代中国历史学家,原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任中国史学会理事、
中国现代史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1937年,陈旭麓肄业于长沙孔道国专科学校,并在1943年毕业于贵阳
大夏大学。他先后在贵州修文中学、双峰私立起陆中学、重庆赣江中学任教。1946年他受聘为上海大夏大学讲师、副教授兼圣约翰大学教授,并在大夏加入中共外围组织“
上海大学教授联谊会”,投身民主运动。新中国建立后,他参与创办华东师范大学,历任副教授、教授、历史系主任、研究生处处长、中西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副教务长等职。1951年参加
中国民主同盟,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陈旭麓一生致力于中国近代史研究,晚年以提倡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著称,其著有《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近代史思辨录》《
辛亥革命》《
浮想录》等,主编《中国近代史丛书》《
宋教仁集》《
中国近代史词典》等。其中《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浮想录》被誉为新时期“中国本土
历史学的标志性文本”。
1918年3月31日生于
湘乡市锁石镇白元湾村。幼年在家乡小学、蒙馆、私塾习旧学。
1943年春毕业,先后任教于湘乡私立起陆中学、重庆赣江中学。抗战胜利后,参与大夏大学回迁
上海市的工作,任校长室秘书。
1943年发表《司马迁的历史观》。尔后结合教学,著有《本国史》一书。他撰写了新中国第一本辛亥革命史专著一一《辛亥革命》,第一篇科学地评价
宋教仁的论文,以及《
邹容与陈天华的思想》《论历史人物评价的若干理论问题》《戊戌维新》等专著。先后主编了《中国近代史丛书》(已出版40种)《盛宣怀档案资料辑》(已出版4种)《
宋教仁集》(两卷本)《
中国近代史词典》《
近代中国八十年》《五四以来政派及其思想》、《中国革命史教程》《五四后三十年》等书。参与主编了《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通史》(4卷本)。不少论著被译成俄文、英文、
日语等,成为享有国际声誉的
中原地区史学家。
1949年2月起兼任圣约翰大学教授。其间加入中共外围组织
上海大学教授联谊会,投身民主运动,写了《目击者》《吊“北京人”》《戊戌维新论》等政论文和政治性很强的学术文章。
1951年高校院系调整,
大夏大学和
光华大学合并,筹建
华东师范大学,陈先生为筹备委员会委员。华东师大成立后,先后任历史系副主任、中国近代史研究室主任、学校副教务长等职。其间,陈先生一面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中国通史、中国近代史、社会发展史等课程,一面从事研究著述。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共发表论著50余篇(种),比如专著《论历史人物评价问题》《辛亥革命》(这是新中国第一本辛亥革命史专著)以及论文《阶级观点与历史观点的统一》《论梁桂芬的思想》《论五四初期的新文化运动》《论宋教仁》(这是史学界第一篇科学地评价宋教仁的论文)等均分析精辟。
1959年~1961年陈先生由教育部借调到北京编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与李新、
孙思白、彭明、
蔡尚思等四位主编共同被称为“八角亭学派”。该书出版后被列为全国高等院校指定教材,1985年获国家教委高校优秀教材
一等奖。
文革期间,被调至
复旦大学,主持编写《中国近代史丛书》(该丛书出版后被译成英、日、俄数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和
章太炎著作编注及
盛宣怀未刊档案史料的整理工作。
1978年回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他以
新陈代谢为命题,研究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写了一批影响颇著的论文,如《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与卖国》《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与改良》《论“中体西用”》《关于近代史线索的思考》以及《农民起义和人口问题》《军阀与近代中国社会》《秘密会党与中国社会》等。
1984年论文选辑《近代史思辨录》出版,该书获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其间还先后招收了7届研究生,主持编写了一系列著作,有《
近代中国八十年》《五四以来政派及其思想》《中国革命史教程》《中国近代史》《五四后三十年》。还有《辞海˙近代史部分》《
中国近代史词典》《中国名人辞典˙近代部分》《中华民国史词典》以及《
宋教仁集》《盛宣怀档案史料选辑》《孙中山集外集》等。还主编了《中国近代史丛书》。
他的遗稿经其学生、家属整理成《陈旭麓文集》(共4卷),1997年由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