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正反射,又称复位反射,是指当动物身体处于非正常姿势时,通过一系列反射活动使其恢复至正常姿势的过程。这种现象在高级
脊椎动物如猫身上尤为显著,并且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翻正反射通常由头部先恢复正常位置开始,这一过程主要由内耳的感受器官触发,反射中枢位于
中脑。随后,如果躯干仍保持不正常的姿势,则颈部肌肉会扭动,进而激活躯干部位的第二个反射,以帮助躯干恢复正位。
翻正反射的发生涉及多种因素,包括体肌肌梭感受引起的反射(中枢在中脑)、视觉性反射以及皮肤接触刺激的影响。在去大脑僵直状态下,所有这些反射都会消失。在无脊椎动物中,许多翻正运动是由简单的反射行为控制的。例如,在
海星纲的翻转过程中,失去对管足的接触刺激后,会出现全管足的试探性运动,最终导致最初的接触腕部成为主导腕部,实现翻转。在这个过程中,重力感知并不起作用,而是食道神经环对各个独立腕部的响应起到了协调作用。相比之下,
水母类、蜗虫类、卷贝类等生物的平衡胞,以及
昆虫纲的足肌牵张感受器被认为与翻正反应有关联。
翻正反射在医学上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常用于评估麻醉的程度。当翻正反射消失时,表明麻醉已经达到预期效果。其中,头部迷路翻正反应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手段。具体操作时,应首先遮住被检查者的双眼,然后使用双手抱住被检查者,将其悬于空中。此时,可以通过改变被检查者的体位来激发不同的反射。例如,当被检查者处于俯卧位或仰卧位时,即可视为诱发刺激。而在垂直位时,需要向一侧倾斜躯体,以便观察相应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