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县,中国古代县级行政区。唐天三年(906年),
河北道相州(今
安阳市)
尧城县改为永定县。
后梁开平年间,改称
长平县。
后唐同光初,复名永定县。宋天圣七年(1029年),改永定县为
永和县。宋
熙宁六年(1073年),降永和县为镇入
安阳县。
自唐末改尧城县为永定县,至宋天圣间改永定县为永和县,永定县建置存在时间达110余年(期间短暂改称长平县)。其辖境大致在今
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东部一带。县治永定城,故址在今安阳县
永和镇。
唐
乾元元年(758年),邺郡复改为相州,尧城县复属河北道相州。
相州邺郡,望。本
魏郡,
天宝更名。土贡:纱、绢、隔布、凤翮席、花口瓢、
知母、
胡粉。户十万一千一百四十二,口五十九万一百九十六。县六:有昭义军,
大历元年置。
安阳市,紧。
武德四年省
零泉县,五年省相县入焉。西二十里有高平渠,
刺史李景引安阳水东流溉田,入广润陂,
咸亨三年开。邺,紧。南五里有金凤渠,引天平渠下流溉田,咸亨三年开;有铁。
汤阴县,上。本荡阴。武德四年析安阳置荡源县,隶
卫州,六年来属。贞观元年更荡源曰汤阴。林虑,上。武德二年以县置岩州,五年州废,来属。有铁,有林虑山。尧城,上。天祐三年更曰
永定区。北四十五里有万金渠,引漳水入故齐都领渠以溉田,咸亨三年开。临漳。上。南有菊花渠,自邺引天平渠水溉田,屈曲经三十里;又北三十里有利物渠,自阳下入
成安县,并取天平渠水以溉田。皆
咸亨四年令李仁绰开。
永定县,州东四十里,旧十四乡,今三乡。本汉内黄县地,晋置
长乐县,齐省入临漳县。隋开皇十八年,分
临漳县、洹水二县于此重置
长乐区,十八年改为
尧城县,因尧所居此城为名。唐末改为
永定区县,朱梁开平中,改为长平,
后唐同光初,复为永定。洹水,在县北四里。
丹朱墓,在县东一里,尧之子也。羛阳聚故城,在今县东。《左氏传》晋
荀盈如齐,逆女卒于戏阳。注云,内黄县戏阳城。“羛”与“戏”同。
首至
卫州九十里。北至本州界四十里,自界首至磁州二十里。东南至本州界六十
里,自界首至
澶州八十五里。西南至本州界八十里,自界首至卫州七十六里。东
永定城在府城东四十里,与大名府
内黄县接界。本晋之
长乐区,属
魏郡。
北齐废入临漳县。隋开皇八年,复置。十八年,改曰尧城。唐因之,属相州。唐天祐中,改曰
永定区。朱梁开平中,曰长平。
后唐同光初,复曰永定。宋天圣七年,避
赵恒山陵名,改永和。
熙宁七年,废为镇。旧城周三里有奇,
洹河环其西南隅。《
安阳县志》云:永定城东有堤,鲧治水时所筑,以捍孟门溢河,今谓之三刃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