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版画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兴起以来,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培养了三百余名创作者,主要由教师、工人、农民组成。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各类竞赛中屡获殊荣,还曾多次在国外展出。常宁版画以其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朴实的艺术风格,被誉为“扎根乡土的花朵”。
常宁市也因此被称为“版画之乡”。
常宁版画作为湘南地区的一朵艺术奇葩,以其朴素、自然、精致的手法,多维度展现了当地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乡村变迁以及劳动者的情感生活。这种艺术形式为城市居民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常宁版画的特点在于其历史悠久,群众参与度高,内容丰富多样,文艺形式多种多样,且成果丰硕。常宁的民间文艺形成了六个显著特征:
常宁的民间花灯、马灯、皮影戏传承数百年,版画艺术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传入
中原地区,五十年代传至常宁,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悠久历史。
常宁市的民间文艺涵盖了地方特色的各种表演形式,如人龙、棉花龙、板凳龙、花灯,以及以洞腔为基础的山歌等。
常宁的文艺成就包括戏剧《那山那水》在京演出,舂陵剧团在省级
中国艺术节上的获奖,以及常宁版画在全国获得的众多奖项。
常宁版画的知名度得益于多次省级展览。1983年,
湖南省第二届版画展览专设
常宁市展厅,展出作品占总展品的三分之一,获得多项金银铜奖。1987年,常宁版画再次参展,展出作品29件。2005年,常宁市精选92幅作品在湖南省美术馆展出,引起广泛关注。2009年,常宁版画在庆祝
新中国成立60周年活动中展出13件作品。2010年,更多作品参加了“盛世丹青·湖湘风采”展览。常宁版画因其创作群体庞大、作品数量众多、影响力广泛,早在多年前就获得了“版画之乡”的美誉,并被收录于《湖南省志·文化》中。2009年,
常宁市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这是对其艺术成就的认可。然而,为了使常宁版画能够成为中国乃至国际知名的艺术品牌,还需要在保持地域特色的同时,不断探索新的内容题材、创作风格和构图技巧,并考虑如何更好地推广和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