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霉菌
放线菌目链霉菌科细菌
链霉菌(英文名:链霉菌属)属于放线菌目中的链霉菌属,是好氧型革兰氏阳性菌,主要分布在含水量低、通气较好的土壤里。链霉菌菌丝无横隔,分为气生菌丝和基内菌丝,成熟的气生菌丝可以分化为孢子丝,进而生成具有繁殖能力的灰色孢子。
目前临床应用的抗生素约三分之二来源于链霉菌属。链霉菌能产生大量具有重要价值的天然次级代谢产物,被称为天然药物的合成工厂,在工业生产和医疗方面都有着重要地位。目前研究比较透彻的链霉菌有天蓝色链霉菌、阿维链霉菌、白色链霉菌、变铅青链霉菌、弗氏链霉菌等。
简介
链霉菌(Streptomycetaceae)是最高等的放线菌
有发育良好的分枝菌丝,菌丝无横隔,分化为营养菌丝、气生菌丝、65孢子丝。孢子丝再形成分生孢子。孢子丝和孢子的形态、颜色因种而异,是分种的主要识别性状之一。已报道的有千余种,主要分布于土壤中。爱医培训/搜集整理已知放线菌所产抗生素的90%由本属产生。
基本性质
基内菌丝不断裂,气生菌丝通常发育良好,形成长(有时短)的孢子丝。分6属。其中链霉菌属的基内菌丝多分枝,常产生各种水溶性或脂溶性色素,本属种数最多,因许多种是抗生素的产生菌而且产生抗生素的种类最多而著名(如链霉素等)。此外,孢囊放线菌属等,亦为链霉菌。没有成型的细胞核,故为原核生物
主要属种
链霉菌属
链霉菌属(链霉菌属),其基内菌丝多分枝,一般横隔稀疏,很少断裂,常产生各种水溶性或脂溶性的色素;气生菌丝比基内菌丝稍粗,为外鞘所包,气生菌丝部分分化成直形、柔曲、钩环状至松敞或紧密螺旋形的孢子丝,时常含50个左右的孢子,短者含5~10个孢子;孢子为节孢子,由菌丝断裂而成,有的脱去外鞘,有的携带外鞘或残余,外鞘决定孢子的表面结构;脱氧核糖核酸中的G+C摩尔含量为69~76%。本属菌种数最多,分类鉴定比较困难,一般认为孢子丝的形状、孢子的表面结构、孢子的颜色和在有机培养基内是否产生类黑色素是最主要的分类指征。它们在土壤中分布极广,大多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茂盛,少数是植物致病菌。因许多种是抗生素的产生菌而且产生抗生素的种类最多而著名(如链霉素),代表种为白色链霉菌。
孢囊放线菌属
气生孢子丝常较短,大多形成为粘液所包的球形或椭圆形假孢囊。其余与链霉菌属相同。代表种为紫色孢囊放线菌
钦氏菌属
基内菌丝有分枝不断裂,部分分化发育成有纵横隔且膨大的菌核菌丝,彼此交织、缠绕形成大小不等的不规则浑圆形菌核;气生菌丝无或稀少,可带有象链霉菌那样的孢子链;脱氧核糖核酸中的G+C摩尔含量为70.9~71.9%。常见于热带贫瘠土壤。代表种为抗生钦氏菌。
孢器放线菌属
基内菌丝交织并先组成小团,后增大成似真菌分生孢子器那样的子实体。子实体球形至卵圆形,直径可达200微米。外壳致密,内部菌丝分裂为短节,形成球形或椭圆形的器孢子,直径1.0~2.0微米,此外,气生菌丝上还产生链霉菌那样的孢子链。这属菌很少见,至今未被大多数分类工作者承认。
链孢菌属
基内菌丝上形成常为单个(有时2~4个)孢子的短链。气生菌丝上形成链霉菌那样的孢子丝。仅烬灰链孢菌1种。
链轮丝菌属
气生菌丝发育良好,在长轴丝上形成轮生的孢子链。单轮生孢子链,每丛2~3根以上,二级轮生的孢子链,在轴丝上轮生的是2~5个孢子柄,每个孢子柄的顶端长出3~10条短孢子链,孢子链多直形或柔曲,有时钩状。孢子表面光滑,有时粗糙。细胞壁Ⅰ形,可能含少量赖氨酸脱氧核糖核酸中的G+C摩尔含量为69~70%。代表种为巴氏链轮丝菌
培养方法
1、合成培养基。合成培养基的各种成分完全是已知的各种化学物质。这种培养基的化学成分清楚,酿酒酵母菌组成成分精确,重复性强,而且微生物在这类培养基中生长较慢。如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察氏(Czapek)培养基等。
2、天然培养基。由天然物质制成,如蒸熟的马铃薯和普通牛肉汤,前者用于培养霉菌,后者用于培养细菌。这类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很不恒定,也难以确定,但配制方便,营养丰富,培养效果好,所以常被采用。
3、半合成培养基。在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基础上适当加入已知成分的无机盐类,或在合成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某些天然成分,如培养霉菌用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这类培养基能更有效地满足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
参考资料
..2024-03-19
目录
概述
简介
基本性质
主要属种
培养方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