壕沟村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下辖村
简介
壕沟村位于枣庄市城区南约4公里,206国道枣临高速公路244省道穿境而过。
全村人口2200余人。是全镇较大的村庄之一。
历史渊源
壕沟村因村南部有道沟而得名。据说古代有一位将军带兵打仗途经此处,骑马飞身越过这道沟后,连称“好沟”,于是沟旁的这个小村庄便被叫做“好沟村”,后来被叫成了“壕沟村”。这道沟宽几十米,深数米,北连水牛铺一带的山沟,山上流下的水顺着它流向了峄城大沙河。
壕沟有悠久的历史,成村有数百年,村内有寺庙遗迹。村南有著名的百碑桥。
百碑桥
因为这道沟的及时泄洪,使壕沟村免受洪涝灾害之苦,但同时也给村民的出行带来不便,往往为了到沟南的地里劳作,要多跑一大圈子的路。为了方便群众和生产,村里决定在这道沟上建桥。
当时正赶上“文革”初期,为了尽快完工,同时也为了“破四旧”,村民们到村子周围的墓地、寺院拉来了百余通石碑,建起了这座长几十米、高七八米、宽四五米的“百碑桥”。
石桥建成后,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同时也留下了许多传说:据说石桥因用石碑建成,阴气太重,阴天下雨的夜晚没人敢过桥;据说经常有人和牲畜掉到桥下,但一般都不会受伤……
这座石桥桥面上的石碑大部分有字面向下,碑上的字完好无损。桥上有两通字面向上的石碑,其中一通是寺庙的捐赠题名碑,上书何绍基书体的“施主题名”四个大字和密密麻麻的人名,另一通是康熙的墓碑。
桥柱上的残缺石碑有不少字面向外,同样字迹清晰,保存完好,书法水平较高。石碑上可以看到的题字书法家有吴绍璘、岳守闲、刘宇昌、吴水佑等人,其中尤以吴绍名气最大。
吴绍璘是峄县金陵寺丁庄村人,光绪丁酉科举人,曾留学于早稻田大学,与孙中山黄兴为友,是早期的同盟会会员之一,在峄县题碑较多。吴绍璘曾在民国初年担任山东省建设厅厅长孔繁蔚的私人秘书,后任峄县六区区长兼乡农自卫团团长,一度大败奉军张宗昌,保卫乡梓以安民生,1937年在家乡去世。
这座“百碑桥”已经成为一大人文景观,经常有人慕名前来参观。但同时也吸引了部分不法分子的眼光,北面桥头上的一块“凤穿牡丹”浅浮雕石刻就已被人盗走,希望有关部门能适当对这座桥加以保护。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简介
历史渊源
百碑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