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斯本丸号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的货轮
里斯本丸号(英语:Lisbon Maru,日语:りすぼん丸),是一艘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的货轮,船长是经田茂(英语:Kyoda Shigeru),隶属于日本邮船株式会社
1920年7月8日,里斯本丸号在横滨造船厂开工建造。1940年,它在巴西被改装成货轮之后,被日本军方征用。1942年9月27日,日军将1800多名英军战俘从香港深水埗区集中营押上里斯本丸号。同年10月1日,里斯本丸号被美国军队潜艇发射的鱼雷击中。次日,里斯本丸号在舟山市东极岛附近海域沉没。
2024年6月14日,主要讲述了20世纪40年代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里斯本丸号船沉没始末的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在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
历史沿革
1920年7月8日,里斯本丸号在横滨造船厂开工建造,建成后隶属于日本邮船株式会社。1940年,里斯本丸号在巴西被改装成货轮。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它被日本陆军征用。
1941年12月日军攻占香港特别行政区后,俘虏了大批英军战俘,这些战俘一部分被囚禁于香港,一部分被运输到日本本土。里斯本丸号正是返程运输战俘的货船之一。1942年9月27日,日军将1800多名英军战俘从香港深水埗区集中营押上里斯本丸号。同年10月1日凌晨7时许,里斯本丸号在驶经青浜岛以东海域时,被负责截断日军上海市至香港运输线的美国军队潜艇发射的鱼雷击中后失去动力。次日,里斯本丸号在舟山市东极岛附近海域沉没。
基本设计
该船长135.6米,宽17.7米,排水量7053吨,最高航速12节。甲板上有2台起货机及左右舷2根吊杆,船分3个货舱,所有船舱有2层结构,每层用木质结构成阶梯式。
用途
里斯本丸是一艘日军从巴西征用的客货船。运送战俘,是里斯本丸号的第一个任务。
船员
相关作品
纪录片
电影
书籍
后续纪念
2017年10月2日举行的“里斯本丸”事件75周年纪念活动上,舟山市著名书法家倪竹青向“里斯本丸”英军战俘最后一名幸存者——丹尼斯·莫利先生赠送了一幅“中英友谊长青”的墨宝,并向英国威尔斯王妃皇家军团赠送一幅“怒海生死情”的卷轴,作品从中国辗转送达之后珍藏于伦敦塔内,纪念中英两国人民这段生死友谊。
2019年10月20日,普陀区东极,14位来自英国的客人参加了“里斯本丸”沉船遇难者后人舟山纪念活动。
2022年8月26日,中国驻英国大使郑泽光前往位于英国格洛斯特郡查尔福德镇的“里斯本丸”号船幸存者家属丹尼斯·维尼的家中,转交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致其的复信,习近平希望“里斯本丸”号船幸存者家属继续致力于中英友好,期待更多英国朋友为中英关系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024年6月14日,主要讲述了20世纪40年代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里斯本丸号船沉没始末的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在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
6月16日上午9时许,16名“里斯本丸”幸存者后代怀着激动的心情从上海出发前往舟山市。他们登上舟山东极岛,和当地渔民一起开展缅怀纪念活动。
相关事件
“里斯本丸”事件
1941年圣诞节,保卫香港的几千名英国士兵在与日军鏖战十七天后被迫投降,成为战俘。1942年九月底,日军将这群英国战俘中的1834人送上货船“里斯本丸”,意图将他们运往日本成为劳工。因为船体武装有火炮,且没有任何战俘标识,船在行驶到浙江东极海域附近时被美军潜艇“鲈鱼号”误判为战船,被后者发射的鱼雷击中。
在船从被击中到沉没的25个小时里,日军将所有英军战俘封锁在船舱底,并用木条和帆布钉死舱门。英军战俘奋勇自救,破舱逃生。危难之际,舟山市渔民冒着生命危险,划着舢板在水中捞起了384个奄奄一息的英国战俘,并给他们提供食物、衣物和庇护所。尽管如此,仍有828位战俘或被淹死、或被日军射杀、或被困在船中未能逃生。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基本设计
用途
船员
相关作品
纪录片
电影
书籍
后续纪念
相关事件
“里斯本丸”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