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焘
但焘
但焘(1881—1970),字植之湖北省赤壁市(古称蒲圻)中伙铺安丰但家人。出身书香门弟。19岁赴武昌应童子试,考第一,次年名列一等补膳生,转经心书院深造。但焘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诗人之一,对于清朝历史亦有研究,1915年翻译出版稻叶君山的《清朝全史》。
个人简介
光绪二十九年(1903)东渡日本,初进师范速成班,后转中央大学预科,继升英法科毕业。本欲赴美国耶鲁大学深造,因参与革命活动,未能成行。三十一年(1905)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但以湖北代表身份参加,并被推举为司法部判事,后改任执行部书记干事、总理秘书、湖北支部主盟,同时负责欧美会务联络事宜。
但焘在台潜心著述。八十岁时,亲朋出资自费刊印《观物化斋诗集》祝寿,收入《观物化斋诗录》二卷,《入蜀集》一卷,《山中酬唱集》二卷,《台员集》一卷。《入蜀集》和《山中酬唱集》为抗战时入川所作,与章士钊沈尹默汪东唱和最多。台湾又称台员,《台员集》即赴台後所撰。
生平概述
焘于1900年考中秀才,1903年肄业于湖北经心书院,后赴日本留学,入中央大学学习。1905年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但焘放弃前往耶鲁大学留学的机会,加入同盟会。
1911冬,但由日返国,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任但为南京总统府秘书兼公报局局长。1912年2月初曾受孙中山委托至上海市迎接章太炎赴宁就任总统府枢密顾问。南北和议告成,唐绍仪组阁,但出任国务院秘书。1914年袁世凯积极推行帝制,但当即辞去一切职务,匆匆南下,蛰居上海。
中华民国成立后,但焘被孙中山任命为总统府秘书兼公报局局长,后入唐绍仪内阁任国务院秘书。二次革命期间辞职,隐居上海。护法战争开始后,但焘于1917年南下广州市,任护法军政府秘书长。此后一度回上海守孝。
1917年孙中山南下护法,但应邀去广州担任国会非常会议秘书长和军政府秘书长,深得孙中山信任。1918年其父死,但辞去本兼各职,回上海市守孝,闭门读书,不问政事,与章太炎田桐、何香凝等时相过从,赋诗吟词,研究诗画以自娱。1919年国会正式成立,但受聘任参议院秘书长兼宪法会议秘书长。
1919年,但焘担任参议院秘书长兼宪法会议秘书长。1927年,但焘加入桂系控制的中国国民党湖北省党部,蒋桂战争期间曾起草声讨蒋介石的宣言,失败后下野。
1934年开始,但焘在国民政府任秘书。1946年出任新成立的国史馆副馆长,实际主持工作。1948年辞职,后去台湾,曾担任台湾当局领导人办公室资政,1970年病逝于台北市
1927年,但回到湖北,在桂系控制的国民党湖北省党部任候补监察委员、省政府委员、武汉市市政委员会委员。
1929年蒋桂战争爆发前,但曾为湖北省清乡督办胡宗铎起草“讨蒋通电”。桂系败退,蒋下令通缉但焘,但于前一天离汉。
1932年,唐绍仪任广东中山模范县长,任但为教育局长。两年后,唐因贪污,被民众驱逐出境。而但却以清廉自守、为民众所挽留,但仍然辞职回沪。
1934—1945年,但一直任中国国民党政府秘书。1946年任国史馆筹备委员会总干事、国史馆副馆长并主持馆务,《国史馆馆刊》出版时,馆长张继已病故,但於是成为实际负责人,为刊物写了许多文章,如《国史体例杂议》、《国史馆制度杂议》、《修史杂议》等,为保存民国文献,贡献良多。1948年辞职去广州市,后去台北市闲居。
1956年受聘为台湾当局领导人办公室资政。
1970年去世,终年89岁。
主要成就
学术方面,但焘对清史研究贡献颇多,最早时撰有《黄黎洲》一文,刊於1903年1月《湖北学生界》创刊号,是目前所知的中国第一篇近代性质的清史学术论文。1915年翻译日本学者稻叶君山清朝全史》,由中华书局出版。其他方面,还译有《正则英文教科书》、著有《日语古微》(1910)、译有《蒙台梭利教育法》(1914)等。
但焘一生著述甚丰。早期与章太炎一起在日本东京办报,除编辑吕留良《四书讲义》作学生课本外,并将《四库全书》中有关民族大义部分收录于《汉风杂志》,自费刊行问世。同时仿金圣叹笔调,评点明朱之瑜《之瑜阳九述略》、陈其年《妇人集》等书。在日本还出版了《海外丛谈》,风行一时,极受日本文学界重视。另外,尚有许多文献著作,刊行于《国史馆刊》上,为研究民国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个人简介
生平概述
主要成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