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屑盘是由尘埃和岩屑组成,环绕在
恒星周围成盘状的星周盘,在年轻的和发展中的恒星都曾经发现过,而且至少也已经发现一颗
中子星有岩屑盘环绕着。它们在
行星系形成的过程,可以被视为是原行星盘的阶段。它们也可能是星子在碰撞阶段产生和余下来的残骸。
迄2001年,可能有岩屑盘的候选者已经超过900颗恒星。它们通常都是在红外光观察时特别明亮的
恒星系,并且看起来发射出过量的辐射。这些过量的红外线辐射都是由恒星发射出的能量被星周盘吸收,然后再以红外线幅射出来的。
在
联星系统中,当主星在被掩蔽的情况下,有些岩屑盘的影像可以直接被观测到。
在1984年,IRAS在
织女一周围发现了第一个岩屑盘。开始时,相信它是一个原
行星盘,随后在盘中找到的不规则性被认为是行星体已经出现了。但是因为盘中缺乏气体,现在认为他只是一个岩屑盘.。在
北落师门和
绘架座 β也都发现了相似的岩屑盘。
到了1998年,在邻近的
巨蟹座55发现了岩屑盘,这也是一个已知有
行星系的
恒星。环绕着波江座 ε的岩屑盘所受到的摄动显示有行星环绕着这颗恒星,并且可以据此推测行星的质量和轨道。
典型岩屑盘中的小颗粒大约是1–100 μm的大小。来自炙热恒星的辐射,因为波印廷-罗伯森效应的作用,会使这些颗粒以螺旋的路径内移,因此岩屑盘的生命期大约是一千万年或更短些。所以,若要维持盘的存在,就需要有连续不断的过程来补充,例如,盘中较大颗粒的互相碰撞就是一种可能性。碰撞可以使大的颗粒变小,继续不断的碰撞可以使颗粒变得更小。
为了让碰撞能在岩屑盘中持续,必须有足够大的物体在盘中产生重力扰动来产生足够的碰撞速度。一个环绕着
恒星的
行星系,或是
联星的
伴星或是另一颗恒星的接近,都可以可以产生如此的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