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拾贰,男,生于1947年,
奥马电器集团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总经理,MBA在读。
20世纪70年代初参加工作,曾任容奇机修厂车间主任、容奇汽配厂车间主任、广东珠江冰箱厂生产部长、冰箱一厂厂长、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冰箱分公司总经理、董事等职。2002年加入广东奥马有限公司。
人物介绍
2001年,科龙电器被名不见经传的
格林柯尔以5.6亿元收购,成为科龙第一大股东。此后科龙出现了拖欠供应商货款的现象,企业发展岌岌可危。蔡拾贰见几代人精心打造的科龙家业已风云飘摇,心中充满了惋惜。于是他带领一批骨干人员离开科龙,开始了奥马冰箱的传奇之路。蔡拾贰分析,奥马冰箱的强项是产品的技术开发和成本掌控。奥马冰箱必须先跟中国大企业做OEM。然后凭借技术优势,从中国众多冰箱
代工企业中脱颖而出。发展
PB和产品。随后奥马冰箱引来国际白电巨头
惠而浦的注意,双方展开了合作。在欧洲,前十大白色家电品牌,都是奥马冰箱的客户。奥马连续三年成为中国冰箱出口冠军企业。
2006年,蔡拾贰清楚意识到中国冰箱制造商大都过于OEM。2006年6月,奥马正式开始做中国市场,做奥马自有品牌,蔡拾贰力邀原
TCL科技家电营销主管杜斌加盟奥马。2011年,奥马冰箱却已成为“中国对外冰箱出口”三冠王。
人物经历
20世纪80年代初从一个国有冰箱厂的学徒工做起,后来加入广东科龙集团。
2001年科龙电器被名不见经传的
格林柯尔以5.6亿元收购,成为科龙第一大股东。
2003年5月奥马第一批冰箱下线,带着产品图册去找中国各大知名家电品牌商谈代工。
2006年清楚意识到中国冰箱制造商大都过于
法兰茜,缺乏
PB和核心技术。拥有了技术的奥马冰箱想突破未来竞争的天花板,就必须依靠自有品牌,当时中国国内冰箱市场正好迎来新一轮洗牌,为奥马提供了契机。6月奥马正式开始做中国市场,做奥马自有品牌,蔡拾贰力邀原
TCL科技家电营销主管杜斌加盟奥马,操刀中国市场,进行渠道布控和品牌营销。在蔡拾贰的带领下,奥马冰箱以其“国外出口”、“国内代工”、“自主品牌销售”业务互为支撑,互相配合,从“区域强势”向“全国领先”跨越。
2011年奥马冰箱却已成为“中国对外出口”三冠王。
2019年11月17日
奥马电器就公告称拟转让奥马冰箱部分股权,并就该事项与中山民营发展专项基金以及蔡拾贰等8位自然人达成初步转让意向。
2020年2月13日晚奥马电器正式公告具体股权转让细节。中山民营发展专项基金受让奥马冰箱10%股权,对应价格是2.3亿元;而蔡拾贰等8位奥马冰箱核心管理团队合计受让奥马冰箱39%股权,对应价款是8.97亿元。受让方的资金来源均是自有资金。
人物事件
创立奥马冰箱品牌
蔡拾贰出生于
广东省顺德的一个农民家庭。20世纪80年代初,他从一个国有冰箱厂的学徒工做起,后来加入广东科龙集团。2002年,科龙旗下的
容声出现了拖欠供应商货款的现象,但其掌门人
顾雏军没有停止并购的步伐,反而加大手笔,将触角伸向汽车领域。对顾雏军的一系列资本运作,蔡拾贰最初忧心忡忡,后来萌生退意。蔡拾贰决定创业时,和他同时代的中国白色家电企业的代表人物退出。2002年,冰箱行业的竞争进入白热化,行业平均利润率不足4%。但是蔡拾贰心里清楚,冰箱业虽然是一个十分成熟的行业,但并非做无可做。行业性亏损很大程度来自企业管理不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但市场一直都有,尤其是出口需求依然在以每年30%递增。和蔡拾贰一起创业的,还有他在
容声的5位骨干人员。建厂时,蔡拾贰裤腿上沾着泥,头上脸上都是灰尘,
太阳地底下指挥,一干就是一整天。他的精神是整个团队的一种支撑。蔡拾贰在筹建奥马的第一天就决定,只做冰箱,瞄准国内、外代工市场,短期内不做
PB。这来自他20年行业经验和思维本能。在他看来,奥马团队所长在于生产制造,而非经营品牌。
蔡拾贰分析,中国冰箱企业成本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产品线过多,为了多拿订单,它们同时生产美国和
欧洲多种型号的产品,给采购和管理带来难度。奥马则只做欧洲市场。创业之初,奥马没有像其他企业那样,宣传产品线如何齐全,却做到了冰箱价格比中国国内同等档次其他品牌至少低10%~20%。这家新兴的企业引起国际白电巨头
惠而浦的注意。当时,惠而浦正在中国寻找
代工企业,向包括奥马在内的中国冰箱
法兰茜企业发函招标。经过质量和资格评定,奥马和另一家企业入围。惠而浦提出两个条件:第一代工企业要自行制造符合惠而浦要求的模具,第二惠而浦要锁定这一型号冰箱的独家销售权。竞标对手犹豫不决,自行制造模具意味着加大成本投入,锁定独家销售权意味着要流失其他的客户。权衡之下,他们觉得不很值得。但奥马果断同意了。惠而浦的订单花落奥马。在这之后,
惠而浦更多型号产品的订单交到奥马手中。
与惠而浦的合作有很强的示范效应,
伊莱克斯、Candy纷纷与奥马接触。奥马如法炮制,将独家代理作为优惠条件提供给国际客户,通常一个国家只授权一个代理商。由此,奥马的国际订单逐步递增,2006年出口近100万台,2007年超过150万台,成为中国三大冰箱出口企业之一。2008年,奥马负责采购的副总王济云意识到不少供应商的情况不太妙。他预计下半年,国际
经济形势可能会急速下滑,而这对奥马也许是另一种机会。王济云找到一些面临困境的各供应商,用大额采购做议价条件,与其锁定以低价采购原材料。这一举措将采购成本一下拉低了10%。同时,奥马很快向国际客户发函,通知奥马全线产品降价10%,这时中国竞争对手的价格维持不变。代工订单先行,奥马的降价吸引了大量的客户订单,这些订单足以使奥马度过2008年最难过的下半年。2008年,奥马出口位居全球第五,国内第一。
在海外市场攻城略地的同时,奥马亦未放松中国国内市场。2003年5月,奥马第一批冰箱下线,蔡拾贰等人带着产品图册去找中国各大知名家电品牌商谈代工。当时,
TCL科技没有自己的冰箱制造厂,产品全部来自OEM。之前,TCL找
浙江省的一些冰箱厂代工,经常要派质量、生产、检测各部门分批去督查,形成报告提交领导层后再做决定,走完所有程序需要两个月。但在见到奥马的产品图册后,TCL当场决定与奥马签订合同。半年后,TCL评估其代工产品质量,奥马冰箱的返修率不到2%,是同类代工产品最低的。此后,TCL把冰箱订单的一半交给了奥马,而美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则把所有冰箱订单全部交给奥马。品质的稳定源自蔡拾贰对研发和生产设备不计成本的投入。奥马斥巨资引进
意大利CANNON公司的发泡机和吸塑机、德国GUILES公司的喷涂线和用于检漏的氮质谱检漏仪,其中氮质谱检漏仪的精确性可用来检测火箭发动机密封性,将其用来检验冰箱密封性。
奥马连续几年高速增长,并非没有隐患。2005年,国家的惠农政策让农村消费力悄然骤增,冰箱在农村的占有率一跃超20%,各品牌商纷纷新建工厂、扩大产能,交给奥马的订单在减少。旺季时,品牌商自己工厂忙不过来,会把订单分给代工厂,而淡季时,品牌商自己工厂都吃不饱,代工厂更别指望去分一杯羹。奥马的自有品牌战略已经提上日程。在这之前,奥马
PB产品已经处于自然生长的状态。一些经销商来提货,看到奥马有自己品牌的冰箱,会顺带着提走,但奥马内部没有专门的人去管理品牌。如何找到一个中国品牌营销的高手,成为摆在蔡拾贰面前最迫切的问题。蔡拾贰找到
TCL科技家电营销主管杜滨,力邀他主管奥马的品牌建设。奥马把自己定位为三线品牌,重心放在
黄河以南,在粤东很多地区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