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新畲族乡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下辖乡
丽新族乡位于莲都区西部,距市区35公里。该乡隶属于莲都区,总面积79平方千米,下辖9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欧岸村。截至2019年末,丽新畲族乡户籍人口为10677人。该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景泰三年(1452年),当时属于宣平县崇义区懿德乡。2000年5月,丽新畲族乡划归莲都区管辖。丽新畲族乡是一个民族乡,其中畲族是该乡的主要民族。该乡有11个工业企业和8个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丽新畲族乡与东部的老竹畲族镇联城街道接壤,东南接高溪乡,南、西与松阳县板桥畲族乡象溪镇三都乡相连,西北、北与金华市武义县三港乡接壤。
行政区划
丽新畲族乡位于莲都区西部,距市区35千米。东与老竹畲族镇接壤,南濒高溪乡、联城镇,西与松阳县板桥畲族乡相连,北与武义县三港乡、柳城畲族镇毗邻,为莲都、松阳、武义三县区交界部。境内东西宽11.2千米,南北长14.6千米,面积83.22平方千米。人口1.02万人(2008年),畲族人口主要分布在上塘、山村、咸宜、黄岭上、白岸口等6个行政村的18个自然村。辖岸、吾赤口、黄弄、上塘畔、山村、咸宜、马村、白岸口、黄岭上、双坑10个行政村,70个自然村,99个村民小组。乡政府驻畎岸村。宣平溪自赤圩入境,经吾赤口、白岸口、马村、畎岸、黄岭上村出境,汇入瓯江,宣平溪将乡境分为南北两半。[邮编]323007[代码]331102204:~200上塘畈村~201黄弄村~202咸宜村~203畎岸村~204黄岭上村~205双坑村~206山村~207马村~208白岸口村~209吾赤口村。
历史沿革
1949年辖境为原宣平县新和、新民市、黄岭三个乡,1956年三乡合并建新和乡。1958年更名为丽新乡,同年称丽新管理区。1961年建公社,1983年改乡。1997年,面积83.2平方千米,人口1万,辖畎岸、吾赤口、黄弄、上塘畈、山村、咸宜、马村、白岸口、黄岭镇上、双坑10个行政村。
2005年末,总人口9220人,其中畲族人中占21。3%。上塘畈955人,黄弄1327人,咸宜1084人,畎岸1310人,黄岭上780人,双坑412人,山村605人,马村727人,白岸口1086人,吾赤口934人。
地理环境
全乡总面积83、22平方公里,境内东西宽11、2公里,南北长14、6公里。乡辖10个行政村,70个自然村,99个村民小组。
全乡2890户,总人口9220人,其中畲族人中占21、3%,境内畲族人口主要分布在上塘畈、山村、咸宜、黄岭上、白岸口等6个行政村的18个自然村。聚居最集中的是上塘畈行政村,咸宜、山村行政村的畲族聚居也较为集中。2005年,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101万元,比上年增长5.7%,财政收入176.2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260元,比上年增长394元,增长13.7%。
耕地面积514公顷,森林面积6818.8公顷,是个粮林并重的乡,粮食播种面积723公顷,亩产353公斤,总产量3829吨,实现农业总产值6189万元,比上年增长7.2%,山林面积广阔,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83%,木材蓄积量150435立方米,属莲都区木材蓄积量最多的乡镇之一。
工业企业有17家,企业职工有184人,主要工业以发电厂、砖厂、木制加工厂为主。工业总产值达1912万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发电厂有9家,总装机容量为11480千瓦。
乡属小学1所,教师39人,学生430人。
计划生育率95.5%,节育率91.86%,晚婚率59%,人口自然增长率0.23‰。
经济
发展特色产业
培育和发展“茶叶、板栗、花卉苗木”三大绿色产业,全乡共有茶叶214.5公顷,全年新发展茶叶65.5公顷,老茶园基地改造10.5公顷;现有板栗面积173公顷,其中丽华板栗基地有75公顷,其板栗被国家工商局批准注册“森老大”绿色板栗品牌,2005年参加省农博会获优质农产品金奖;全乡共发展花卉苗木35公顷,产值317万元,共有苗木经营户8户。全年创建区科技示范基地两个,无公害基地七个。其中马村长命草开发示范基地和咸宜梅峰茶叶特早茶示范基地为科技示范基地,丽华生态养殖场和咸宜无公害水稻基地获区第四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一等奖,丽新乡肉鸡养殖场获二等奖,双坑村柑桔基地、徐岸土鸡养殖场、畎岸村山黄鸡养殖场、茶叶基地获三等奖
人口民族
根据莲都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丽新畲族乡共6305人。
社会
工程建设
完成畎岸村市级示范村建设并通过验收,咸宜、吾赤口村整治村通过验收,其中两个整治村均获良好等级。在创建过程中,共计投入200多万元,完成主街道人行道260米,村内道路硬化2万平方米,建成了渠道防护栏750米,小流域治理500多米,简易房改造1600平方米,绿化3600平方米,安装路灯172盏,外墙改造10450平方米,配套文化娱乐设施50件,建造村级办公楼1座,装修村综合楼4座,基本达到了“五改、五化”的要求。同时投资170多万元建设畎岸至双坑村康庄道路,山村至后舒畈自然村、畎岸至双坑康庄路接杉树坑自然村、畎岸过境公路扩建等村内道路硬化3.9公里。
下山脱贫建设
完成过山后自然村下山脱贫小区建设,有21户,84人,建好新房,搬进新居;吾赤口村黄山头、昌步岭、周坑源自然村42户143人下山脱贫,已有22户、88人建成新房,搬入新居。
开展移民工作
全乡接收第二水平年滩坑移民650人,其中畎岸村安置景宁渤海移民350人,咸宜村安置景宁陈村移民300人。一年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移民工作,多次召开会议,具体研究落实安置任务,注意听取多方意见,将生产、生活用地的调剂价格一并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2005年两个安置点生活用地的政策处理已完成,公建项目正在设计和准备招投标阶段,相关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完成,咸宜安置点已有部分移民开始建房。
推行“住村联心”工作
从2005年2月份开始,开展了乡干部以“工作在农村、住宿在农户、服务在农民、联系在民心”为主要内容的住村联心制度,把乡干部工作重心下移到农村。全乡通过“住村联心”制度的实践,切实转变了干部工作作风,主要体现在“六多六少”上:一是干部下去多了,农民群众上来的少了。全乡干部累计住村300多天,走访农户600多户,已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63件,其中代办各种各样证件186件,排查调处矛盾纠纷24件,未出现一起越级上访事件;二是技能型干部多了,平庸型干部少。乡党委政府按照“农民缺什么干部补什么,农民需要什么干部提供什么”的思路,给住村干部购买了1000多元农村实用技术书籍,集中培训10多场次;三是农民得到的政策信息多了,村里的歪风邪气少了。住村干部上门为农民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达8000多户次,发放有关资料3000多份,组织村民通过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学习各种实用技术知识30多场次;四是要求发展经济的多了,要求扶贫帮困的少了。住村干部发动农民群众发展“绿色生态茶叶126.7公顷,帮助完成了千亩板栗基地改造,指导农户发展山黄鸡1万余只,种养殖专业户120多户;五是干群的联系沟通多了,误解矛盾少了。乡干部与村民接触,沟通多了,彼此了解也多了,党群关系更加融洽,各项重点工作进展顺利;六是农民感谢声音多了,埋怨的声音少了。通过“康庄工程”、“十百工程”、下山脱贫安置、移民安置等重点工程的实施,全乡群众深感党的政策好,真正得到实惠。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经济
发展特色产业
人口民族
社会
工程建设
下山脱贫建设
开展移民工作
推行“住村联心”工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