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曾植故居
沈曾植故居
沈曾植故居位于中国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建设街道城内姚家21号,坐北朝南,是清末学者沈曾植在嘉兴的故居。该建筑为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式三进两层楼住宅,包括面阔五间、两侧以厢楼连接的走马堂楼两进和面阔三间的楼房一进。内有驾浮阁、晁采楼和东轩等房间,其中晁采楼现已被辟为沈曾植生平史料陈列室,展览以“生平行迹”、“学术大师”、“书法泰斗”、“诗坛巨子”、“蜚声中外”为主题。1910年,沈曾植因病归里,隐居于此研究著述。1958年,沈曾植后裔将旧居四十余间房屋无偿捐献给政府。2001年,旧居完成修缮布展对外免费开放。2011年,旧居公布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概貌
沈曾植故居第一进五开间,中间是厅,两边有厢楼联接,和第二进形成走马堂楼。第二进五开间,中间是厅,两边各有两间。第三进为三开间楼房;东边有一水井。楼房后有五间平房。大门朝南,有门厅,大门之东有五间平房和一边门。沈曾植故居外形完整,除花园园址已建房外,基本保持原貌.
人物简介
沈曾植(1850—1922年)字子培,号乙庵,晚号寐叟,别号甚多,有:薏庵、、乙僧、乙、释持、寐翁、睡翁、?香病叟、孺卿、皖伯、宛委使者、菩提坊襄病维摩、梵持、建持、持卿、其翼、随庵、守平居士、谷隐居士、浮游翁、楚翅、东轩、东轩支离叜、、灊庸、袍遗、东湖盦主、媻者薮长、姚埭老民、紫轩、癯翁、东畴小隐、逊斋、逊翁、斋、叟、李乡农、馀斋老人等等。嘉兴市人。其祖父沈维,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左侍郎,人称“小湖先生”。曾国藩是他的学生,著有《补读书斋遗稿十卷》。曾五任学政,务尚有用之学,一生校刊之书颇多。可惜的是沈曾植八岁时,其沈宗涵逝世,家道衰落。他从小跟母亲诵读唐诗,通音韵之学。虽因家贫,而读书之志,未尝一日废过。在孙春洲、周克生、王楚香、俞幼珊、高生、秦皖卿、阮际生、朱厚川、用饬侯、王莘锄、罗吉孙及长兄沈曾的指导下,“尽通国初及乾嘉诸家之说”(见王国维《沈乙尽先生七十寿序》),逐立“修身、治国、平大下 个人产”大志。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以“硕学通儒”蜚振中外,誉称“中国大儒”。光绪六年(1880)进士,历官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章京等职。1901年任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监督(校长),改革旧貌,成绩卓著。他也是书法大家。早精帖学,得笔于包世臣,壮年嗜张裕利;其后由帖入碑,熔南北书流于一炉。写字强调变化,抒发胸中之奇,几忘纸笔,心行而已。受到当时书法界的推崇,海内外求其字者颇多。沈曾植《行草七律诗轴 》
沈曾植以草书著称,取法广泛,熔汉隶、北碑、章草为一炉。碑、帖并治,尤得力于“二”,体势飞动朴茂,纯以神行。个性强烈,为书法艺术开出一个新的境界。寐叟在临终前数小时仍握笔挥书,写成三联。甲联书于五尺白冷金笺上:“石室竹卷长三尺,山阴草迹编千文。”有陈三立、冯梦华、吴昌硕等39人题跋。乙联写在五尺宣纸上:“岑碣熊铭入甄选,金沙锈断肋薪纰。”题跋者有马一浮等16人。沈曾植的书法艺术影响和培育了一代书法家,为书法艺术的复兴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于右任、马一浮、谢无量吕凤子、王秋湄、罗复堪王蘧常等一代大师皆受沈书的影响。
人物生平
清光绪六年(1880)进士。任刑部贵州司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外调任江西广信知府安徽省提学使。曾赴日本考察教育制度。宣统二年(1910),他在署理安徽布政使任上,忽然因病乞休,从此侨寓上海市,以遗老自居。1917年7月张勋复辟,他兴头十足地赶去北京市参加,任“学部尚书”。这一点,经常为后人诟病。
学术成就
沈曾植治学严谨博大,综览百家。后专治辽、金、元三史,于边疆历史地理学及中外交通史事,开辟前人未窥的新领域。清末任刑部贵州司主事18年,潜心研究古今律令,亦有独到成就。王国维称赞他的成就足可与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等人相俦;其成就的深度超过龚自珍魏源;其精处胜过戴震钱大昕;称他为“学术所寄”、“邦家之光”。生平著述繁富,有《汉律辑补》、《晋书刑法志》、《蒙古源流笺注》、《元经世大典笺注》、《西北舆地考》、《海日楼诗集》、《曼陀罗呓词》等。他工诗词擅长书法。其诗宗孟郊,而所作洁净精妙,又近于陆游。书法取法钟繇索靖,晚年吸取黄道周倪元璐的精华,参以爨宝子碑法,变态多姿,奇趣横出,翻覆盘旋,如游龙舞凤,卓然成一代大师。沈曾植晚年在政治上趋于保守,在学术上艺术上却富创新,对后人影响颇深。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故居概貌
人物简介
人物生平
学术成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