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鹦鹉鱼
原产于中国台湾的观赏鱼
红鹦鹉鱼(拉丁学名:Amphilophus),别名为红元宝鹦鹉鱼、财神鱼、圣诞老人鱼,丽鱼科鲈形目动物。血鹦鹉的嘴部呈现T形或者心形,且不能闭合;使它们永远保持天使般的微笑,寓意红红火火,笑口常开。
血鹦鹉幼鱼期体色灰白,成年鱼体体态臃肿,粉红或血红色,有着胖嘟嘟的体形和柔柔的鳍条,颜色红彤彤,十分讨喜,成年体长15-20厘米,体副宽厚,体呈椭圆形。食物有人工饵料、水蚤卤虫属、水虱等。分布于中国台湾省。适宜水温25-28℃。
养出体质健壮、体色鲜艳的鹦鹉鱼每天要定时定量投喂饵料,合理搭配饵料的营养;可以多投食虾。红元宝鹦鹉鱼能够产卵,但是不会孵化;只能依靠不同鱼种杂交繁殖。
基础信息
名称:血红鹦鹉鱼
别名:红元宝鹦鹉鱼、血鹦鹉、红财神、财神鱼、圣诞老人鱼
英文名:Blood parrot
体长:15~20厘米
寿命:4~5年
水质:6.4~7.5
水温:25~28℃
性情:温和
混养:可混养
物种起源
血鹦鹉不是自然进化的物种,而是人工杂交得到的新鱼种。十多年前,中国台湾的水产业者蔡建发将自己渔场里的南美慈鲷红魔鬼(Amphilophus labiatus)和紫红火口(Paraneetroplus synspilus)混养在一起,这一无意中的阴错阳差,导致雄性红魔鬼和雌性紫红火口杂交产下一群外观奇特的新鱼种。其体色为艳丽的鲜红色,外观酷似鹦鹉,从而被命名为血鹦鹉。因此,血鹦鹉并不是一个自然的物种,是两种不同物种人为杂交所产生的新物种,自身无法繁殖后代。由于这样的特性,血鹦鹉也表现出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血鹦鹉可爱、活泼、逗趣,外形令人喜爱。拥有讨喜大红色的血鹦鹉鱼,很快成为华人世界里热带鱼的主流,与龙鱼罗汉鱼并列为全球华人特别喜爱的风水鱼。
由于很多血鹦鹉和金刚鹦鹉需要使用注射色素的方式才能保持其艳丽的体色,这样造成鱼的肝脏的严重负担,进而减短寿命。而且经过小针美容后的体色并不能保持长久,褪色之后无法恢复原来的颜色。因此,又有人通过人工方法改良出第三代的血鹦鹉,即“红元宝”和“红财神”。这两种鱼稳定性高,嘴巴可以自然开合;体型浑圆、硕大,90%以上个体都能达到1kg以上;眼睛明亮,黑白分明;背鳍与臀鳍长度超过尾鳍。喂食方面都是采用天然的虾青素,使其体色呈现为天然的鲜红色。
形态特征
红元宝鹦鹉鱼的鱼体侧扁,鱼体呈圆形;体长/体高比在1.0~1.1之间。头很小,前背部浑圆隆起,自头部延伸到前背部稍有凹陷。嘴部呈“T”字形,月牙形或三角形。全身红色,无黑色色斑。且具有鱼健康,鳍条无损,眼球透明饱满,鳃丝清晰等特征。
血鹦鹉形态具有多变性,仔细观察血鹦鹉的嘴型、头背部和体色,很难找到完全相同的两条血鹦鹉。血鹦鹉幼苗与普通中南美洲短鲷鱼苗相似,没有仟何血鹦鹉的特色,也没有颜色。直到20~30d后,身体的色素才开始积累增生,刚开始是银灰色的,然后颜色逐步变化。
小血鹦鹉的外形也会慢慢转变,头背部肌肉渐渐地隆起,厚度也开始增加,体色也由条纹黑慢慢变成灰银色。直到50d以后,这个时候的体长大概能达到4~5cm,身体才会逐渐地发红。
生活习性
食物习性
血鹦鹉强健壮硕,几乎什么都吃,像人工饵料、薄片、颗粒、血虫丰年虾水虱等等。它就象一个垃圾桶一样,什么都来者不拒,照单全收。而且总是整天的吃个不停。加上它们对水质的适应力极强从弱酸性到中性的水质都可良好的存活。所以要养活它们很容易。
早期的坊间流传:“血鹦鹉要吃虾子,体色才会红润!”这观念是相当正确的。因为虾子体内的“虾青素”可促进血鹦鹉显扬体色,若能充分地摄取虾红素,血鹦鹉的体色鲜红欲滴是指日可待的。但是,如今已经不用这么麻烦了,许多坊间可获得血鹦鹉专用饲料中,添加了虾红素和“β一类胡萝卜素”的饲料,直接投喂就可让血鹦鹉的体色维持在艳红色的情况下。
栖息环境
水质的管理
和一般的中南美洲慈鲷所需要的生长条件一般,血鹦鹉也需要弱性且硬度较低的水质。但是,因为血鹦鹉先天有嘴部愈合的情况(尤其是特A级和A级的血鹦鹉),在引入水流经过鳃部以供呼吸所需的能力上就少了一半。因此,鳃部的呼吸作用成了明显的“致命伤”。一旦鳃部受伤或是吸取氧气的过程不顺逐,会直接影响血鹦鹉的生理健康。也因此,饲养血鹦鹉时需要较其他的鱼类多了维持更优良的水质和提供充足的氧气。尤其是降低水中的溶解的养分,避免细菌大量滋生和引起鳃部疾病,维持鳃部细胞能有效地吸引氧气的能力,相形之下变得相当地重要。
水温的控制
血鹦鹉对温度相当“敏感”的鱼种,重点并不是在于鱼体对温度的适应性相当差,而是因为在低水温和水温变动剧烈的情况下,容易因为生理的反应而失去鲜艳的体色,更甚者会出现黑色的条纹或是斑纹。使用加温器提升水温在25~28℃的范围内,便可使鱼只呈现亮丽的体色和充满活力。而在低水温中生活久的鱼只不但健康状况差得可怜,且容易生病、死亡,相信这都不是玩家们所乐见的。
水中的造景
对于这些体色通红且颜色单一的鱼类来说,水中的造景除了颜色的搭配和避免使用植物为造景材料之外,还需要考量鱼体冲撞的力量,因此造景的坚固性也是必备的。
许多值得一提的造景提供给看官们参考,其一是沉木或是长大的莫丝的沉木,大都摆放在水族箱的正中央,和血鹦鹉的鲜红色搭配起来,有更强烈的对比效果;其二是以木化石或 岩石叠出来的水中造景。常会在水族箱中以单一或是多个石堆的方式摆设,当然,水族箱要够大才会有较多的选择和变化。
饲养方式
水质
由于血红鹦鹉鱼属于丽鱼科热带观赏鱼,比较适应弱酸性水质,它可以跟招财鱼、地图鱼、双须骨舌鱼混养。血鹦鹉比较喜欢新水,如果每天有空的话,换五分之一的新水。如果水质呈弱酸性且清爽,就不用经常换水,可以三天换一次,一次换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水。
供氧量
只要你饲养血鹦鹉鱼密度不大,它对氧气供氧量要求并不高。如果你养的是冷水红元宝鹦鹉鱼,这种鹦鹉鱼是属于高氧观赏鱼,肯定是需要打氧的。因为冷水鹦鹉鱼实际上属于草金鱼的一种,草金鱼本来就是高氧鱼,冷水鹦鹉鱼比普通的草金鱼对氧气需求量更高。
水温要求
血鹦鹉对于温度有点敏感,水温控制在26到28摄氏度。换水时,温差不要超过2℃。因为血鹦鹉在低水温跟水温剧烈变动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应激反应,从而导致变色,严重者会出现黑色的条纹或者斑纹。
投喂饲料
血红鹦鹉鱼属于杂食性观赏鱼,人工饵料、薄片、颗粒、水蚤丰年虾水虱等食物都可以投喂。要想养出好看红元宝鹦鹉鱼,饲料对鱼的增色不可忽视,还是购买大品牌的饲料比较好。例如:彩虹鱼粮和宝增红,其中彩虹鱼粮增红效果快速明显,不浑水。而宝增红适口性极好,但是水体会变红,洗过滤棉时都是红色。
鱼缸环境
鱼缸里面放水草和陶罐或沉木,主要是提高给蓝猪齿鱼藏身使用。鹦鹉鱼领地意识强,经常有看到它们打架,可以多养几条减少它们打架的现象。
混养的诀窍
许多家庭和公司行号中所布置的水族箱,喜欢单养一群血鹦鹉,看一群健康的血鹦鹉在水族箱中群泳是一幕壮观感人的景色。但是,有另一群人喜欢混养的水族箱。这也是青菜青萝卜各有所好。
在混养的鱼种选择上,强烈建议还是选取一些中南美洲慈鲷来得合适。尤其是一些中大型的慈鲷。
因为血鹦鹉的体型近似三角形且无法合拢的嘴型,使攻击性降低(仅能冲击无法撕咬),可以选择金菠萝、黑云、红珍珠关刀、珍珠火口一类的鱼来搭配,除了有多样化的体色搭配之外,还能在某种平衡之下,达到和平共存的境界。
繁殖方式
雌性血红鹦鹉虽然可以产卵,但是不会孵化,因为学红鹦鹉是由两个鱼类杂交而来,母鱼即使产卵也不会孵化。
雌雄辨别
公的血红鹦鹉鱼体色比较红,母的稍微颜色淡一点,容易变白。
公鹦鹉背鳍、臀鳍略尖长,有的可能超过尾鳍。母鹦鹉一般不会超过尾鳍。
公的比较好斗,起头率高。母的在产卵前也会突然起头,但不是绝对的。
公的生殖孔部位比较平滑、突出的部分很小。母的生殖孔部位突出较大,突出部分比较大。
常见疾病
肤霉病
肤霉病又称水霉病、白毛病,为观赏鱼最常见疾病之一。当捞捕、运输观赏鱼时,稍为不慎,使鱼体皮肤受伤,或寄生昆虫侵袭破坏皮肤,霉菌的孢子侵入伤口,吸取养料,迅速萌发,菌丝一端向内深入肌肉,一端向外生长,形成棉絮状菌丝。霉菌刚寄生时,肉眼不易发现;待肉眼见到时,菌丝已从鱼体伤口侵入,由外向内生长。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由于棉絮状的菌丝日渐增多,鱼体负担过重,使游泳失常,食欲减退,日渐瘦弱,导致死亡。
治疗方法:为了防止肤霉病的发生,应注意操作时尽量
鹦鹉鱼
防止损伤鱼体和寄生虫咬伤,并可在水中投入少量食盐。
当发现鱼体感染水霉病时,可用3%食盐水浸洗,每天1次,每次5-1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溶液加l%食盐浸泡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亚甲基蓝溶液浸泡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五(5ppm)的呋喃西林溶液浸洗,百万分之零点三(0.3ppm)的甲醛水溶液直接泼洒入水族箱,以抑制霉菌的孳生。
预防方法:可用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在水族箱顶端安装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地抑制或消除水霉的孳生。
白点病
白点病病原体小瓜虫热带鱼在一年四季都可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症状和病变患病初期,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散布,病鱼虽照常觅食,但常聚集在鱼缸的角上互相挤擦。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病鱼常呆滞状浮在水面。
治疗方法:提高水温至28摄氏度,数天后小瓜虫破裂脱落。这时更换新水,保持水温,病鱼基本上会痊愈。或者选用0.05%-0.07%浓度的红汞溶液,水鱼病鱼5-15分钟,持续2-3天,效果良好。鱼在盐中浸泡24小时,数日后就能见效。
参考资料
人造活体艺术品——血鹦鹉.微信公众平台.2024-08-07
血红鹦鹉 .观赏鱼百科.2024-08-07
目录
概述
基础信息
物种起源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食物习性
栖息环境
水质的管理
水温的控制
水中的造景
饲养方式
水质
供氧量
水温要求
投喂饲料
鱼缸环境
混养的诀窍
繁殖方式
雌雄辨别
常见疾病
肤霉病
鹦鹉鱼
白点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