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企业文化是指在国际企业经营过程中,受到民族文化、社区文化等多种文化系统以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的员工群体心理状态和管理行为习惯的总和。
在制定国际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不能带有偏见地去看待相异的企业文化,每一种文化的存在都有它的合理性,若不能求同,就得存异。真理的真实性也是有条件的,包括时间与空间的差异,同样,文化也是如此,有时候要入乡随俗,有时要坚守原则,有时候要相互理解,有时候要换位思考。
简介
内容
国际企业文化的学说虽然各有特点,但都围绕着相似的主题展开,从不同角度探讨并阐述了一些基础理论问题。这些学说为企业文化的理解提供了哲学层面的指导,反映了企业在所有行为方面的综合情况,并具备自我扩展和深化的系统特性。同时,国际企业文化体现了深层内化的心理状态与外部显现的行为习惯之间的高度统一。
标准
国际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它代表了企业家的人格化,明确了企业的发展方向、效益提升途径以及评判企业绩效的标准。
意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国际企业文化是企业上下一致发展的行动指南,尽管它的具体体现可能不易察觉,但它却是非常具体的。
国际企业文化的内容
逻辑起点
国际企业文化具有哲学层次指导意义,是国际企业行为的逻辑起点。
系统特征
国际企业文化是国际企业全部行为的综合反映,并具有自我扩展和自我深化的系统特征。
形态统一
国际企业文化是深层内化形态与表象外化形态的高度统一。内化形态是指心理状态,外化形态是指行为习惯。
国际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
传统性
文化要素稳定、延续、长期起作用。
渗透性
渗透速度、渗透领域、文化融合。
地域性
大的方面:可分为东、西方文化;小的方面:国家内不同的地域、社区、生活环境、方式、习惯、性格形成的文化差异。
落差性
优劣标志:群众的积极性是否被充分调动起来;生产效率的提高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研究现状
国际企业文化是一门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产生的学科,它在世界各国的兴起,是现代企业管理科学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要研究国际企业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就必须深入了解各国国际企业文化兴起和学科发展的状况。
作用呈现
国际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经历了从不显著到逐渐重要的转变。20世纪下半期,许多企业凭借优秀的国际企业文化取得了成功。
理论研究
70年代以来,理论界开始认真研究国际企业文化,并在80年代形成了理论探索的高潮。学者们广泛调查研究了世界各国的国际企业文化现状,并发表了相关的学术成果。
学术成果
代表性著作包括《国际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Z理论--美国企业界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日本企业管理艺术》和《成功之路--美国最佳企业的管理经验》等。
基本理论
国际企业文化与用人之道
国际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侧重于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重视对人的管理。玛丽·凯·阿什在其《用人之道》一书中强调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企业和国际企业文化中的重要性。
1. 企业应最重视的是人
阿什认识到培养独特的企业精神的关键是强调"人"的重要性,并将其融入到追求公司目标的过程中。这种理念不仅适用于她的化妆品公司,也适用于各行各业的公司。
2. 企业管理的金科玉律
阿什提倡公平和平等地对待他人,从下属的角度出发解决问题,并要求公司雇员从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她认为,人才比计划更重要,公司的好坏取决于人才的质量。她坚信,优秀的人才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
3. 待人的方法
作为一名管理者,阿什主张使用表扬的方式来鼓励人们取得成功。她认为,表扬可以多种形式进行,如口头赞扬、颁发奖励、公开表彰等。她还认为,精神上的鼓励有时比物质更为有效。
4. 鼓励人们参加创造性劳动
阿什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创造性劳动,因为她认为所有人都会支持他们参与的工作。这是她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的一种管理方法。
国际企业文化与实践经营哲学
松下幸之助在其《实践经营哲学》一书中分享了他的经营管理经验和松下电器的成功之道。他认为,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共同的幸福,而不是单纯追求利润。他的经营理念强调企业与社会的共生关系,即通过企业的
经营活动促进社会的整体繁荣。
松下幸之助认为,企业经营的成功依赖于人才的发现和培养。他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理想主义者,但在实际工作中却能取得成功,这得益于他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
学习型组织理论与国际企业文化
彼得·圣吉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理论,该理论结合了系统动力学、组织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旨在帮助个人和企业在工作中寻找生命的意义和共同的愿望。他认为,学习是人类的天性和生命的源泉,
全球企业正逐步转向学习型组织模式。
企业再造
迈克尔·海默和杰姆斯·钱彼倡导的企业再造工程是一种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和设计企业流程的方法,旨在实现显著的业绩改善。他们认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吸引员工、建立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