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有山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
张有山,男,辽宁沈阳人,生于1938年9月16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土壤与植物营养专家,中共党员。
人物生平
1962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土化系,同年来到北京市农科院土肥所,曾担任中国土壤学会理事、副秘书长;土壤肥力与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北京土壤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土肥所所长、党支部书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曾被评为院优秀党员、先进个人。
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工作36年,1998年退休后被营资所返聘至今。在三十多年的工作中主要从事土壤调查、改良,中低产田综合治理,土壤、植物营养诊断与施肥,农业节水,提高化肥利用率及建立农业资源信息库,改良施肥机具等科研工作。
从1962年11月到1966年,主要从事京郊盐碱地改良等工作,这期间主要熟悉京郊土壤状况、农业生产状况及科研方法等。1979到1982年参加并主持了农业部在通县专区举办的我国北方16个省市的土壤普查培训班和试点。参加了土壤普查技术规程的制订,主持了土壤质量评价等专题,参加了《通县土壤》一书的编写。这一阶段共获部、市二等奖三个。
1983~1990年主持了北京市东南郊永乐店镇地区粮食中低产综合治理研究,提出水、肥、排、灌、化改等综合治理盐碱及中低产改良配套技术。这阶段先后获奖三项,其中市星火二等奖一个,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一个。
1991到1995年开始主持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点项目“北京市平原区节水型农业示范研究”中“节水型农业示范区土壤资源良性循环研究”专题。从学科优势出发,从三个层次开展工作:第一,土壤详查打基础;第二,优化施肥上水平;第三,技术集成求效益。完成了4个示范区27万亩的土壤详查,将调查测试数据建成数据库、图件库,最后形成了土壤资源信息系统。这在国内乡镇级大比例尺土壤调查中尚无先例,对全国开展基层单位土壤调查具有借鉴作用。
在研究优化施肥方面,把施肥方法研究同施肥工具研究相结合,将地力评判与推荐施肥相结合,最后将各示范区的土壤资源信息系统与推荐施肥系统结合起来,形成计算机软件分送给每个示范区。期间将长效碳肥料首次引进北京,并研制成功与其配套使用的施肥机,效果很好,提高化肥利用率15~20%。科技日报、北京日报和北京电视台为此做过专门报道。
节水型农业研究项目1997年被评为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1998年荣获全国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7年主持了北京市“九五”另一重大项目“北京市现代化节水型农业研究与示范”中土肥专题:“水土资源良性循环技术与措施研究”。完成了徐辛庄示范区土壤调查,规划了施肥分区,探索了土壤水分时空变化规律,完成了冬小麦及夏玉米水肥调控模型,建立了示范区土壤水肥调控管理信息系统,提出了土壤资源良性循环技术措施,实现了示范区土壤资源良性循环的目标。这项成果在2003年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