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村
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东镇辖村
裴村地处中条山下,涑水河畔,沁东线穿境而过,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是一个自然条件优越,文化底蕴深厚的古老村庄。
人口民族
人口
全村共有12个居民组,892户,总人口4000余人,辖区面积6484亩,耕地面积3962亩,均为水浇地,主要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以油葵、棉花及杂粮种植为副。全村共有企业十余家,从业人员550人,超市5个,村民人均收入达到4600元。
经济
裴村有闻喜花馍、闻喜宰相花馍、闻喜莲藕、七里坡山楂、闻喜煮饼等特产。
社会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十二字方针”推进村内各项事议,主要如下:
一、环境卫生:我村现已将村主干街道完成硬化、美化、亮化工程,为村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医疗建设,新建村级医疗服务卫生室已落成。
三、通信光缆,全村固定电话,光缆全覆盖,并安装有380部可视电话。
四、文化建设:坚持每年举办两次庙会,老年协会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2010年被县政府授予“戏迷剧团文化先进单位”。
教育
2011年我村又投资100余万元硬化街道硬道10公里,投资130万元新建高标准示范小学一座,始终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态,建设更美的裴村。
旅游
裴村附近有保宁寺塔、山西裴柏村汤王山、闻喜博物馆、陈家庄中共太岳三地委机关旧址等旅游景点。
景点
保宁寺塔(第五批省保)
时代:宋
地址:闻喜县东镇北街村
保宁寺初名唐兴寺,创建于唐开元六年(718),宋治平二年(1065)重修后改为今名,清雍正三年(1725)重修,现寺已不存,仅存宋代砖塔1座。塔坐北朝南,方形砖砌塔基,宽6.27米,高6.20米,占地面积39.3平方米。塔为八角六层楼阁式砖塔,残高约20米,一层檐口仿木构建筑砖雕转角铺作和补间铺作,形制相同,均为五铺作双抄,转角铺作出45度斜。二层以上叠涩出檐,塔刹已毁。塔内中空,直达顶层,一层门额保存有“永固大宋治平二年建立,清代雍正三年重修”题记。一层下方嵌有重修保宁寺蟠龙碑额一方,篆书题额。
保宁寺塔作为闻喜县留存珍贵的宋代砖石建筑,历史研究价值突出,较为完整地保存了创建时期的原貌,真实性较好。
汤王山位于中条山麓闻喜县的石门乡境内,海拔1752米,是中条山南端的最高峰。汤王山古名条山,依《山海经》改称景山。公元前一六00年于此发兵,鸣条一战,灭夏建商,奠定商朝六百年基业,山得圣而名改为汤王山。汤王山是商汤文化的发祥地,纵观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莫过于尧、舜、禹、汤,而以商汤文化为主题的文物古迹景区,全国仅此一家。运城汤王山风景区古名条山、景山,夏末桀帝无道,民不聊生,人们纷纷投奔成汤,成汤遂扎寨此山,历经七年的休养生息,操练兵马,于公元前1711年,在此发兵出征伐桀,灭夏建商,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后人为纪念这位明君,便在当年成汤营寨观星台上始建庙于祭祀,在当地关于汤王山还有个十分古老的、很感人的传说:商汤得天下后,连着大旱7年,一个大臣占卜说,除非用人做牺牲(祭品),上天才会下雨。汤王决定牺牲自己,救民于水火。他周身捆了茅根,登上干柴堆,烈火熊熊。汤王眼看就要被烧死,忽然天降大雨,烈火被浇熄了,百姓欢呼雀跃。从此人们为了纪念汤王,便将闻喜县境内的最高山命名为“汤王山”。
汤王山是商汤文化、晋郭璞勘舆文化的发祥地,纵观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莫过于尧、舜、禹、汤,而以商汤文化为主题的文物古迹景区,全国仅此一家,这里崇山峻岭,松柏郁葱,层峦叠峰,奇石林立,属省级自然森林保护区,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而且这里现有文物古迹众多。特别是位于主峰的汤王庙,始建于商、周、经唐、明、清历代重修扩建,殿堂建筑全为山石精砌而成,古朴坚实别致,虽经千百年风雨苍桑,依然屹立于悬崖峭壁之上,汤王山是以其独有的商汤文化古迹堪称黄河根祖文化旅游资源之绝品。
参考资料
保宁寺塔.保宁寺塔.2021-05-19
目录
概述
人口民族
人口
经济
社会
教育
旅游
景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