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辖: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傅继泽,政委陈德;第二军分区,司令员龙书金,政委
曾旭清;第三军分区,司令员黄荣海,政委李广文;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王兆祥,政委徐洲;第五军分区,司令员许云轩,政委李曼村。
1953年12月,渤海军区奉命撤销其建制,所辖各县市分别划入惠民、德州、
淄博市、昌潍(今
潍坊市)、
济南市、
泰安市等地和
河北省沧州地区。
军区主官并无变化。副司令袁也烈,副政委刘其人。下辖: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傅继泽,政委陈德;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刘贤权,政委曾旭清;第三军分区,司令员黄荣海,政委李广文;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王兆祥,政委徐斌洲;第五军分区,司令员赵寄舟,政委岳拙元;第六军分区,司令员许云轩,政委李曼村。为执行大反攻任务,根据中共
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
八路军山东军区的指示,将本区部队编为第七师和第六、第七旅。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师长杨国夫,政委周贯五。不久,第七师开赴
东北地区。
1944年1月,清河区、冀鲁边区合并成立中共渤海区党委、八路军渤海军区。在这片光荣的土地上,走出来的将军(或曾任副军以上)有204人。其中,仅在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中,就有
上将3人、
中将9人、
少将26人。
许世友上将(1905-1985年),
河南省新县人。1940年9月,调任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在渤海之滨和清河两岸与日、伪、顽展开战,是清河区抗日根据地主要创建者之一。后任山东纵队参谋长、胶东军区司令员、
八路军山东军区司令员。
肖华上将(1916-1985年),
江西省兴国县人。1938年8月,中央军委组建
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简称“挺纵”),任司令员兼政委。肖华抵达
冀鲁边区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迅速打开局面,冀鲁边抗日根据地得到迅速巩固和发展。
宋时轮上将(1907-1991年),
湖南省醴陵市人。1945年9月,宋时轮随陈毅到山东革命根据地工作,任津浦前线指挥部参谋长、
山东野战军参谋长。1947年1月,
渤海海军区奉命组建
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任司令员。
杨国夫中将(1905-1982年),安徽省霍丘县人。抗日战争时期到山东清河区工作,他先后创建清水泊根据地、垦区抗日根据地,争取了蒲台王雪亭部起义,打通了与冀鲁边地区的交通联系,粉碎了日军无数次“扫荡”和“蚕食”。
廖容标中将(1912-1979年),
江西省赣县人。1937年由
延安市来清河区发动抗日武装起义,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司令员、
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司令员,是清河区抗日根据地主要创建者之一。
周贯五中将(1902-1987年),江西省
吉安县人。1938年随“挺纵”抵达
冀鲁边区,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兼锄奸部部长、教导第六旅政治委员兼冀鲁边军区政治委员(代司令员),是冀鲁边区、渤海区抗日根据地主要创建者之一。
徐斌洲
中将(1912-1996年),
湖北省黄安(今
红安县)县人。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二支队政治部主任、第三支队政治委员,中共
渤海四地委书记兼渤海军区第四
军分区政治委员。
刘培善中将(1912-1968年),
湖南省茶陵县人。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十兵团政治部主任。
王辉球
中将(1911-2003年),江西省
万安县人。抗日战争时期,任
八路军第115师三四三旅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冀鲁边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津南支队政治部主任。
孙继先中将(1911-1990年),
山东省曹县人。1938年抵达
冀鲁边区,任冀鲁边区军政委员会委员,后任山东纵队第二旅旅长、鲁中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
曾国华中将(1910-1978年),
广东省五华县人。1938年率永兴支队抵达冀鲁边区,任冀鲁边区军政委员会委员、
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五支队支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