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19日,是李梅龄博士逝世33周年的忌日,他生前育成的"
李鸟",是上世纪30年代叱咤风云的"一代天骄",正似
欧洲鸽坛的伟寄、西翁、司达沙那样,在当今许多冠军鸽的血管里还流淌着"李鸟"的一滴血。李梅龄留给我国鸽界的财富是一言难尽的,概括起来,有"三个第一":他,我国引进欧洲名系的第一人。他,开创了长程竞赛并获得冠军。他,创建了现代
赛鸽第一个协会。
李梅龄祖居
广东省梅县,是在中学生时代就养着20多只
信鸽,其中有广东的"佛山流砂"和"东莞白砂"等古老名种鸽。他多么想参加比赛,可是
梅县区(现在的
梅州市)当时没有信鸽会,哪有比赛。
1922年高中毕业考取了
同济大学医学系,毕业以后又向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考得博士学位即返
广州市行医。在同学的帮助下,再来
上海市挂牌当开业医生,随身带来一批老种信鸽,在白克路(今凤阳路)诊所的阳台搭了一个鸽棚。由于长期近亲交配鸽子逐渐退化。训放到昆主(50公里)已经失去大半,到
苏州市(87公里)所剩无几,到不了南京,更过不了
长江。
据郭子颐和欧阳惠民前辈告诉我,1929年侨居上海的英美养鸽者成立一个"上海信鸽俱乐部"(Shang hai Homring Clud),会址在
鲁迅公园(今鲁迅公园)。说是"上海
信鸽俱乐部",可不给上海养鸽者参加,理由是"上海的信鸽不够水准"。所以,
上海市的养鸽者叫它"西人信鸽会"了。
英国侨民樊波、保恩司、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别克依仗他们有英国洛根系,
江宁路(今江宁路)捕房的巴尔自称“巴尔鸽”,还有英商纶昌纱厂的杰克逊有司苇沙鸽子,他们的水准是比上海老种要高出一个档次。李梅龄和黄钟、郭子颐、周昌善也知道不是他们的对手,决心引进
欧洲鸽子和西侨一决雌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