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由王勇超先生创办,是全国首家以民俗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收藏、研究、展示为主,集文化事业和
文化产业为一体,以公益性文化事业为主的大型民营博物院,占地493.88亩。该博物院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的南五台山下,于2002年7月正式成立,2008年12月19日对外试营业。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突出明、清园林建筑风格,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不同功能区,具体分为古镇游览区、民俗文化展示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演示区、民俗文化研究中心。该博物院主要建设有40院迁复建明清古民居、民俗展览馆、展厅、展廊、文物库房、戏楼、店铺、工艺作坊、研究中心、人工湖、
祭坛广场、园林景观等。
截至2019年9月,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共收集、抢救保护周秦汉唐以来特别是宋元明清的
石雕、
木雕、
砖雕、关中古民居及人民生产、生活、习俗、风情等各类遗物和名人字画40000余件(套),征集保护了四十院近千间明清古民居,还收集整理了大量的非物质口承
文化遗产,构成了民间艺术、关中民居、民俗风情、名人字画四大系列共九个类别的藏品。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被列为“
陕西省民间艺术保护工作先进单位”“陕西省民间文化保护示范单位”,被部分高校设为“学生社会实践地”,被社科院命名为“民俗文化研究基地”“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它还是陕西省、
西安市“十一五”和“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陕西省爱国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门票信息
经省物价局、市地税局批准,参观门票价格120元/人。并对下列特殊群体给予门票优惠:
1、对成人陪同参观的6岁以下儿童(持相关证件)或身高1.2米以下儿童实行免票。
2、对身高1.2米至1.4米儿童、70岁以上老人(持
南极仙翁证)、残疾人(坐轮椅者)实行票价30元/人。
3、对大、中、小学学生个人(凭学生证)参观的实行半价票60元/人。
4、对现役军人(持军官证、士兵证、文职干部证、学员证)参观的实行半价票60元/人。
交通信息
自驾路线
1、
包头-茂名高速公路(
西安市至柞水段)→太乙宫收费站→环山路向西约2公里→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2、西安市
长安路→
长安区老政府→长安大道→
南五台风景名胜区方向→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3、西安市朱雀路→明德门→三环向西→子午大道→环山路向东→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公交车
(1)338路,地铁2号线
韦曲南站—关中民俗博物院。
(2)215路、229、323路等公共汽车到“长安客运站” 下车,换乘4—04路“关中民俗博物院”站。
(3)大雁塔北广场乘坐环山旅游公交2号线到“南五台”站下车向南走500米到达关中民俗博物院。
馆藏内容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
渭河平原民俗艺术博物院已收集、抢救和保护周、秦、汉、唐以来的历代
石雕、
木雕、
砖雕、关中古民居和群众生产、生活、习俗、风情等各类遗物、名人字画共33600余件(套),征集保护了40院近千间明清古民居,收集整理了大批地方戏曲、工艺作坊、礼仪俗规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民间艺术、关中民居、民俗风情、名人字画四大系列共九个类别的藏品规模。这些藏品从不同层面集中地反映了
关中各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审美、劳动、居住、习俗、风情等民俗历史风貌。被誉为“地上
兵马俑”的8600多根精美的
拴马桩石雕引人注目,精美的
石雕工艺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民间石刻艺术宝库,为
华族文化遗产增添了重要内容,是
中原地区北方关中地区数千年来多民族生存和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形成了民族文化的基因仓和标本库。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建设突出明清园林建筑风格,规划建设古镇游览区、民俗文化展示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演示区、民俗文化研究中心等各具特色的不同功能区,主要有40院迁建复建的明清古民居、民俗展览馆、展厅、展廊、文物库房、戏楼、店铺、工艺作坊、研究中心、人工湖、
祭坛广场、园林景观等。该院的建成将填补我国大型优秀民俗文化展览、教育、研究基地的空白,成为我国的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基地、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基地、民俗遗物保护展示基地和
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它将进一步发挥
陕西省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为延伸文化产业链和促进文化旅游经济发展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
同时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又孕育了一个优秀的文化产业—
秦岭福苑。南山福苑是以发扬
孝义市文化,复兴传统美德为宗旨,以推广优秀的民俗祝寿、婚庆和
秦菜文化为己任,以古老的建筑、精美的仪程、动人的场面、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别具品味的魅力为特色,成为一家用文化为人生在壮年成家、老来康乐点睛添彩的专业公司。
给老人过寿就来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南山福苑
让每一位过寿的老人置身于古朴典雅、气势恢宏的明清园林式优雅风格建筑环境中,体验最传统的民俗寿礼(轿迎
南极仙翁、儿孙拜寿等风俗民情),最地道的民俗养生美食(以蒸、炖、扒为主的关中十三花、关中
八大碗等养生宴席),最古朴的民俗寿礼演出(老腔大戏、民间绝活等),最专业的寿文撰写(
文言文颂德、祈福寿文,
宣德寿联等),让每一位来这里过寿的老人感受古风习习,仪礼淳淳,儿女的爱戴,子孙满堂,家业繁盛,颐养千年,享受人间欢乐,家国幸福美满!
从建筑到园林全部为明、清风格。按功能划分为民俗文物展馆区,游览区,名人活动区,休闲度假区,
会议中心,别墅区等功能区。已经征集收藏的各类展品达万余件,其中石碑、栓马石5000余件;名人字画3000余幅;
木雕及其它藏品2000余件,还有
砖雕、玉雕、木雕及铁铸类、纺织品类、陶瓷类等丰富藏品。馆藏已有12000多件
石雕、近万件木雕和砖雕、2000多幅不同时期的名人字画及4000多件周、秦、汉、唐以至明、清时期陕西关中民间的日常生活用品和生产、交通工具等。其中,已建成了恢弘壮观、错落有致的古代民居一条街;具有典型农耕文化、传统的耕读传家思想的稷王庙也正在建设之中……
作为
华族的发祥地之一,陕西关中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具有本源性的意义,是民族文化根脉之所系,其文化遗存十分丰富。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的建筑和藏品,是关中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智慧和创新的结晶,包含着关中民众的信仰、生活、政治、经济、艺术创作等全方面的文化,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历史写照。
中央美术学院金芝林教授对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评价说:“
拴马桩石雕是
陕西省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品,在民俗文化方面有很高的价值,它从一个侧面代表了
中原地区石刻艺术的成就。保存好这些民俗文化与艺术品,等于保存了
华族本源的文化、美学和民族精神。”
博物院古民居一条街,是将散落在
关中各地的、具有保护价值的100多所典型民居整体收购,移建到此,实施异地保护并开发利用。它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具有研究价值,其中数量众多、工艺精湛的
木雕、
砖雕、
石雕等也具有极高的审美和观赏价值。
博物院收藏的
拴马桩石雕、饮马槽、
石人、
石狮、石龟等石雕艺术品12000多件,特别是雕刻精美、形态万变的拴马桩,为博物院增添了别样特色。这些拴马桩大都用青石雕刻而成,集中在一起,规模宏大,阵容非凡,凸显威猛之势,令人惊叹。它们的造型丰富,人物形象基本以
胡人为主,其中十几件胡人妇女形象的拴马桩更是引人注目,代表了当时文化中进步的
人文关怀与男女平等思想,也充分证明了宋明时期,我国
西北各民族在
关中地域的不断征战、迁徙和文化的融合。这些
拴马桩石雕不仅是我国一流的石刻艺术珍品,更是研究我国宋明时期西北民族历史的实物。这些
石雕珍品不但为我国今后的艺术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影响,而且对艺术、民间文化和历史文化等研究机构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博物院的丰富收藏都是来源于
关中地区和
黄土高原,依托丰富多样的收藏,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将为弘扬民族精神搭建广阔的平台。它将以民间信仰的祭祀活动、民间文艺的展演、农耕文化的节庆活动、对民间技艺的传承等形式进行开发利用,将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打造成
陕西省乃至全国的民间骨干
文化产业,引领和推动当地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保护之路
镂空
木雕的床、
砖雕的屋脊、几吨重的饮马槽、旧时的戏台……这里可谓宝物大全。在收集的浩繁的艺术珍品中,8000多柱
拴马桩石雕规模声势为最,它们曾经浩浩荡荡地排列在室外,犹如“地上
兵马俑”。这些最能代表
渭河平原风情、关中文化历史的拴马桩,在古代曾是富贵人家显示自己显赫身价的象征。这些不可再生,如今民间已经很难寻觅踪迹的
关中民俗文化历史的缩影,是这个民间艺术博物院建成的起点。
那要追溯到1985年,博物院的创办者王勇超先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看到关中人家院落里散落的几个拴马桩,精美的雕工,
胡人的脸庞,让他感叹。更让他感叹的是这些他眼中的宝贝却面临着磨碎铺路、修厕所、文物贩子四处收购贩卖的遭遇。于是,一次偶然收集变成一生的选择。20多年来,他先后组织了30多人,分为6支队伍深入民间,走村串宅,将各地的民俗器物广为普查,造册登记,征集收藏,共投入资金近2亿元。即使一度陷入资金困难,也没有离开过保护之路。终于,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2004年占地近500亩的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开始修建。如今,大部分建设已经完成,预计8月底可完全建成。
了解到这不易的历程,参观采访的媒体人无不鼓掌称赞,向这位民间文物保护家致敬。著名评论家
鄢烈山的话很有代表性:“这种保护是非常有价值的,这种行为是非常有气魄的!”
虽然占地近500亩的博物院还只修建好了一半,还没有完全开放,虽然千间之巨的40座民居宅院群开放展示的只有十几座,……但是,眼前目睹的这些活生生的民间珍品已经足以让观者倾心观瞻,流连忘返了。
意义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院长王勇超,在保护和抢救民族民间文化方面不遗余力。他说,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的建设,既抢救和保护了
华族本源性的文化遗存,对当地的
文化产业也将起到促进作用。它将成为
陕西省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窗口,也将成为陕西民俗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收藏、教育、研究基地和传播中心,为陕西文化强省的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的建设,不仅填补了民间文化文物馆藏的空白,而且开创了民间
文化研究的新领域。建成后的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将具有集文物保护与展览、民间生活体验、民间艺术展演、民间祭祀和旅游等功能齐全的民间文化示范区,和陕西现有的黄帝陵祭祀旅游示范区、曲江旅游示范区组成陕西完整的祭祖文化、庙堂文化、民间文化体系,展现陕西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遗存。博物院同时致力于文物、民俗、文化研究。
所获荣誉
2020年11月,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
地理位置
该院坐落
秦岭终南山
世界地质公园中心带、
隋唐佛教圣地南
五台山脚下,建设规模493.88亩,规划
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5.7亿元人民币。是
陕西省、
西安市“十一五”和“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陕西省爱国教育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