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直升机》(
英语:Choplifter,中国大陆译作“救援直升机”,
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译作“直升机救难”)是一款由Dan Gorlin开发、Brøderbund发行的军事主题横向
卷轴射击游戏。
玩家通过首先射击其中一个人质建筑来解救人质,然后降落让人质登上出动,最后将他们送回玩家的起点来拯救囚犯。每个建筑都有16名人质,一次只能搭载16名乘客,因此需要进行多次往返。当直升机满员时,没有更多的人质会尝试登机;他们会挥手示意直升机离开,并等待它的返回。通常,每次返回都比上一次更危险,因为敌人已经警觉并部署了反击。如果玩家直接降落在人质上方,或完全堵住建筑物的出口,人质将被杀害。在苹果II和Atari 7800版本中,如果车辆没有正确着陆(稍微倾斜),人质也会死亡,因为他们试图登上直升机时被压死。在地面上,直升机可能会受到敌方坦克的攻击,只能通过返回空中射击来应对。此外,敌人还会派出
喷气式战斗机,可以用
空空导弹在空中攻击车辆,或者用炸弹在地面上攻击车辆。
《救援直升机》的开发历时六个月。戈林最初使用他祖父借给他的苹果II开发了这款游戏。最初,戈林想象《救援直升机》是一款3D游戏,但由于技术限制而转为传统的2D游戏环境。游戏的开发历经了多次改进,最终加入了风景、坦克和飞机,人质则是最后加入的。戈林表示,随着故事的发展,“
电影摄像机技术似乎是合适的”,包括最终的消息“结束”而不是“游戏结束”。戈林在向Broderbund公司进行的第一次演示中表示,“太现实了,太像直升机模拟”,公司帮助他使游戏更容易飞行。拯救人质的概念是在戈林了解了《捍卫者》之后产生的,玩家必须保护地面上的人。尽管
伊朗人质危机在游戏发布前一年就结束了,但戈林表示“与时事的联系从未真正在我脑海中出现过,直到我们发布了游戏”。
《救援直升机》于1982年5月首次亮相,到6月已售出9000份,在《计算机游戏世界》的畅销榜上名列前茅。《II Computing》根据销售和市场份额数据,将《救援直升机》列为1985年末最畅销的
苹果公司II游戏第七名。
日本的《游戏机》杂志在1985年11月1日的期刊
中将世嘉公司的街机版《救援直升机》列为两周排行榜上最成功的桌面街机。在11月15日被太东的《
影子传说》取代后,救援直升机于1985年12月1日重新登顶排行榜。
1982年,《Softline》杂志称这款游戏为“可能是第一款交互式
计算机辅助动画电影。《救援直升机》是
街机游戏、模拟和电影视觉美学的融合,注定会在软件名人堂中占据一席之地”。该杂志赞扬了动画和直升机的“微妙飞行控制”,并总结说,看到人质的“希望和兴奋,他们对你的信任”使游戏“难以玩。看到其中一个活泼的人被杀害是令人痛苦的”。1983年,该杂志的读者们将《救援直升机》评为Atari 8位程序的前三十名之一。《BYTE》杂志称《救援直升机》“非常有趣”。《计算机游戏世界》《创意计算机视频与街机游戏》和《Commodore 64家庭伴侣》赞扬了游戏的图形和动画,后者称“沙漠中奔跑的小人质几乎活灵活现”。
《救援直升机II》的副标题为“救援生存”,于1991年发布在Game Boy上,然后在1994年作为《救援直升机III》重新制作在Game Boy和Game Gear上发布。与此无关的《救援直升机III》也在超级任天堂上发布。1997年底,有报道称戈林和他的开发团队Ariok Entertainment正在为IBM PC兼容机开发一款3D的、具有多人功能的《救援直升机》游戏。但这款游戏从未发布。
世嘉公司发布了两款没有《救援直升机》品牌的精神继承者:《空中救援》(1991年)适用于世嘉System 32街机硬件,是一个第一人称、伪3D的概念;《空中救援》(1992年)适用于Master System,更接近2D的《救援直升机》,但有着各个方向滚动的关卡。
程序员威尔·博蒂(Will Botti)将《救援直升机》视为他1996年游戏《黑暗黎明》的重要灵感来源。2004年,Xicat Interactive在欧洲发布了《救援直升机:危机护盾》。inXile Entertainment于2012年1月11日在Xbox Live Arcade、
playstation Network和Microsoft Windows上发布了《救援直升机HD》,并于2013年8月在Ouya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