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7月15日出生在永强上京(今
龙湾区永中街道上京村),成长於市区屯前街一个贫民家庭。自幼聪颖,酷爱画画。14岁拜林玉笙为师,习工笔仕女画。18岁任小学美术教师。20岁加入
郑野夫、
金逢孙创办的木刻研究社,兼学木刻。不久,与
杨涵一起创建木刻通讯社,编辑出版《木刻通讯》半月刊。
抗战期间,他创作了《在敌人盤踞下的妓女和政客》、《新时代的歌手》等木刻作品,反映人民的苦难与抗争。其力作《民夫妇》被收入1946年由
开明书店出版的《
抗战八年木刻选集》。
1939年11月参加浙江战时木刻研究社木函班学习,开始投身新兴木刻运动。积极创作抗日木刻,与杨涵等合办木刻通讯,其作品选入抗战八年木刻选。在上海美专时参加了中华全国木刻抗战协会,并创作了大量讽刺漫画与木刻。后至
新四军浙南游击队地区,主编油印月刊新民主,出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木刻集,后为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解放后,创作了欢迎解放军、投票的日子等年画以及月桂的婚事等
连环画。作品有《投票的日子》、《文娱活动》等。
1946年3月转入上海美专西洋画系学习。是时学生运动风起云涌,他积极参加斗争,并创作漫画《公仆塑像》、《徒劳》等嘲讽当局。未久,偕
张怀江、
夏子颐转移至浙南游击根据地,主编油印月刊《新民主》。他们共同创作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木刻集》为我军历史上唯一反映此题材的画集,以及他当年部分战地毛笔速写,
新中国成立后均被
中国军事历史博物馆收藏。
抗战胜利后,他在温州城区组织进步新艺画社,主编《浙瓯日报》副刊《新艺沙龙》,发表了大量关于反饥饿、反内战的木刻作品和文章。曾任美专争取和平促进会上海分会主席、学生自治会主席。
1952年调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曾任创作室副主任。他创作的
中国画《女民兵造像》被中国军事历史博物馆收藏。“反右”运动中,错划“
右派”,下放
武钢集团劳动改造。
1979年,他的“右派”问题得到改正,不幸於当年6月13日因病殁於
武汉市,享年5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