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约瑟夫·凯西
美国中央情报局第11任局长
律师出生,二战时是战略情报局伦敦站站长,后来从政,在尼克松政府内做到负责经济的副国务卿,是里根的竞选主任,1980-1986年任中央情报局局长,因伊朗门事件而辞职。
宦海沉浮
威廉·约瑟夫·凯西William Joseph Casey(1913-1987)。美国中央情报局第11任局长(1981--1986)。一般认为他在中情局的6年是继艾伦·杜勒斯以后的第二个高峰。
生长于纽约长岛,1934年福德姆大学毕业,1937年获圣约翰大学法学院学士,1938年从事律师业。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任与当时60岁的“美国情报之父”威廉·唐诺文结成忘年交。因此被派驻伦敦担任战略服务局欧洲分部的负责人,他与伦敦的英国同行建立了极其友好的关系,因为主管向德国派遣间谍的工作,他向英国人学会了组织派遣特工和进行情报分析的艺术,从而建立了自己的声誉。他战后在欧洲协助实施马歇尔计划。后在纽约大学执教。
1968年参加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竞选总统活动,1969年任军备控制与裁军署顾问,1974年任负责经济事务的副国务卿,因与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不合而离职,任进出口银行行长,1980年任隆纳•威尔森•雷根竞选班子总管,曾为里根竞选总统立下汗马功劳,1981年67岁时接替斯坦斯菲尔德·特纳海军上将任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里根还应其要求破例给予它内阁身份,使凯西成为第一位进入政府内阁、任职时年纪最大的中情局局长。
中情局长
当时议会认为他太老了,情报界感到这位百万富翁45年没有接触情报事务,业务荒废了,总之,人们对他不抱很大希望。事实却不然,他是一位博览群书者,写过一本关于美国革命的书,也准备在自己退休后写一本战略情报局的书。凯西一上任,马上重振中央情报局的雄风,增加经费,到1986年包括中央情报局在内的全美情报经费高达240亿美元,恢复了人力情报活动和隐蔽活动,召回了不少被解雇的特工人员,使中央情报局的总人数达到1.3万人,接近1960年的高峰,同时加强以卫星图片和电子信号为主的技术侦查能力,凯西的一系列措施,使中情局成了大学毕业生寻找工作的热门单位。凯西一生坚持反共立场,他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给人类带来了四大灾难:饥饿、瘟疫、战争和死亡。凯西不仅积极参与外交政策的制定,还亲自率领中情局为里根的霸权战略充当“马前卒”。
凯西任局长的6年,是中情局冷战时期在世界各地反苏活动最猖的时期。可以说,除里根外,凯西和中情局是造成苏联迅速解体的直接外部原因。里根执政时期一直深受人质危机的困扰,中情局调查发现,操纵绑架行为的是伊朗“伊斯兰解放运动”组织。凯西向里根建议,暗地通过第三国向伊朗出售武器以支持两伊战争,让伊朗政府帮助解决人质危机。建议被采纳。但自以为高明的凯西却从此掉进了怪圈,在部分人质被释放的同时,又有新的人质遭到绑架,史称“伊朗门”事件。
伊朗门事件此后遭到国会大量的调查,73岁的凯西重病住院。1987年1月,任期6年的凯西被免去中情局局长职务,由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威廉·韦伯斯特接任,他在病床上向记者口述了自传,当年5月,凯西去世。他的自传《帷幕: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秘密战争(1981-1987)》讲述了他在任期内在世界各地进行的一系列秘密活动。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宦海沉浮
中情局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