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鱼龙
鱼龙目
混鱼龙属(属名:Mixosaurus),是一种已灭绝的双孔亚纲爬行纲,生活在距今2.4亿年前的三叠纪中期。混鱼龙身长约一米,是最小的鱼龙目之一。它们的外形介于鳗鱼外形的鱼龙类和较晚海豚外形的鱼龙类之间,显示出过渡性质。混鱼龙是以鱼类为食的海生爬行动物
物种起源
混鱼龙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鱼龙类,身影遍布全世界,包括亚洲欧洲等地。它们在外观上保留了不少原始爬行动物的形态,例如每个鳍状肢由5个脚趾构成。这种较为原始的鱼龙类是介于杯椎鱼龙类和鱼龙类之间的生物,可能和杯椎鱼龙共同在海洋里生活了上千万年。
形态特征
混鱼龙在外观上保留了不少原始爬行纲的形态。过去一直认为它不仅有四个桡脚类和尾部的一个小鳍,背部还有一个背鳍,是介于杯椎龙和三叠纪晚期鱼龙目之间的品种。
混鱼龙的体形虽然很小,但是它们已经有了类似鱼类的外形,而不是早期鱼龙目那种细长如蜥蜴的体形。混鱼龙长有一个大脑袋,脑袋两侧长有一双巨大的眼睛。这说明它们的视力不错,能很容易看清猎物和敌人。混鱼龙长有四个鳍状肢,帮助它们在海里平衡身体和转向。混鱼龙的尾鳍长得非常奇怪,可能是菱形的,以属椎骨为基础向上向下长出。
混鱼龙家族非常庞大,它们与亲戚—巨大的杯椎鱼龙,共存于同一时代。不过,它们在形态上比杯椎鱼龙先进一些。混鱼龙是中三叠世至晚三叠世海洋中最为常见的动物,几乎遍布整个世界。我国也有混鱼龙化石出土,就是著名的茅台酒混鱼龙。
捕食方式
在水中游动时,混鱼龙会左右摆动尾巴突然加速,出其不意地攻击鱼群。混鱼龙狭长的吻部长满了尖锐的牙齿,是捕食的重要武器。
分布
混鱼龙分布于全球:中国、帝汶、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斯瓦尔巴群岛、司瓦尔巴特群岛、加拿大阿拉斯加州、以及内华达州。在中国,有著名的茅台混鱼龙化石出土。
命名
混鱼龙是在1887年由George H. Baur命名。混鱼龙的名字来自于它们的外形介于鳗鱼外形的鱼龙目,例如杯椎鱼龙(Cymbospondylus),以及较晚海豚外形的鱼龙类,例如鱼龙属(Ichthyosaurus),两者之间的过渡性质。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物种起源
形态特征
捕食方式
分布
命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