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恩寺位于
福建省宁德市城南,元庄禅师始建于唐
咸通九年(公元八六八年),清
乾隆印良法师重修,最后一次修整于一九八一年至一九九八年间。
报恩寺坐落于
宁德市城区东南郊双髻峰下,闽东西路与鹤峰路交汇处,属
城南镇古溪村村域范围。始建于唐
咸通九年(869年),一作
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建(
南宋梁克家《
三山志》引“曾师建记”),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蕉城区历史最为悠久的
佛教寺院之一。关于报恩寺命名的由来,据
乾隆版《宁德县志·卷之二·建置志》:“相传旧为合邑人士报答亲恩道场”,故而得名。
南宋梁克家《三山志·卷第三十七·寺观类五》:“报恩寺,陵山里。(咸通)九年置。旧产钱六百六文。”
爱新觉罗·旻宁版《重纂福建通志·卷二百六十五·寺观》:“报恩院,在云(陵)山里。唐
咸通九年建。”唐宋时期,报恩寺所在位置与于闽浙交通要道---朱溪官道毗邻,交通便捷,初建时有山门、大殿、静室、香积四进,募置香灯田三十余石,香火颇为旺盛。
南宋宝庆年间(1225~1227),
主簿丁大全以南路崎岖遥远,不便通行,另行开辟白鹤岭道。南路由此日渐荒凉,报恩寺受其影响,逐步由盛转衰。但在元代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由于元朝廷政府对佛教的扶持,报恩寺仍保持着相当大的规模。至正十二年(1352)八月,
红巾军徐守寿辉部将江二蛮率子江铁驴等攻打
宁德市县城。城陷之后,县民避难于报恩寺。正是因为寺院廊庑广阔,才可能容纳如此之多的难民。据古溪村部分年长者回忆,旧时报恩寺背山面海,后倚双髻峰,左拥金钟(山),右控木鱼(冈),周围溪涧清澈,古树参天,环境清幽。寺院主体建筑土木结构,六扇五
开间,前后两进,前为大殿,左为地藏殿,右为
祖师堂;后进隔着四方天井,为大士殿。左右分别为僧寮、香积。寺外不远处的大路旁,有一座石砌的伽蓝坛,极其简易,俗称“外伽蓝”。“外伽蓝”左边数十米处,还有一座
清代僧人墓葬。“外伽蓝”东北面的数十亩水田全部是古溪
南陈拱所舍。在“智良师傅”任“当家师”的时代里,寺院雇用着四个长工,这些水田就由这些人负责耕种。而且精通武术,手下收有不少俗家弟子。解放初期,智良受古溪“大刀会”无辜牵连,被执行枪决。直至1994年才得到平反。建国后,报恩寺被改为宁德县畜牧场。
现任住持定日法师,六十余岁,
福建省宁德市人,一九六○年出家,师从戒亮法师,兼任福建省宁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落实宗教政策,寺产归还民间。古溪女居士游碧华持斋奉佛,潜心修行,发宏愿势必重兴报恩寺。当时农村经济尚欠发达,在她的精神感召之下,古溪村诸多信众投工投劳,众志成城,早已残破不堪的前殿、后堂等建筑陆续得修复,前后殿诸佛金身也得以重塑。1986年,宁德市(县级)佛教协会为了自身建设的需要和闽东佛教发展的实际情况,响应“以寺养寺”的政策。以支提山华藏寺
住持妙果法师为首的
宁德市佛教协会领导班子,在报恩寺兴办了佛教木制品
加工厂。时任福州鼓山涌泉寺监院的定日法师,应聘下山主报恩寺法席,并主管木制品加工厂。驻锡期间,定日师倡导僧侣们学习
百丈禅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精神,殚精竭力,谋求寺院能够枯木逢春,早日旧貌换新颜。由于种种因素干扰,两年后加工厂停办,寺院也惨淡经营,勉强维持香火。定日法师毫不气馁,一心一意本着“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的宗旨,主持寺务,领众修行。1998年以来,在定日、宗海两任
住持以及全寺僧众齐心协力之下,又得到
宁德市各级党政领导以及十方信众的积极护持,报恩寺的发展终于迎来了灿烂的春天,可谓如火如荼,日新月异,不仅解决了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先后征回原属寺院土地七十余亩,修建了山门、放生池、天王殿、钟鼓楼、
大雄宝殿、圆通殿、斋堂、净业院综合楼、戒亮和尚纪念堂等建筑,逐渐形成丛林规模,古刹焕然一新。而今寺院占地面积近五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一万平方米,宏敞壮丽,为蕉城区规模最大的宗教寺院之一。
报恩寺至今保存着自唐末建寺以来的八角形石柱、覆莲式柱础、石槽、石塔、
金星井、僧侣墓葬等文物。在古寺,听禅,也能拍出唯美的古风照片。报恩寺曲径通幽,花木扶疏, 长裙曳地,大袖翩翩,利用寺庙内的光影变化,捕捉晨昏之间的柔和光线,让每一张照片都充满唯美的故事感。
由于种种因素干扰,两年后
加工厂停办,寺院也惨淡经营,勉强维持香火。定日法师毫不气馁,一心一意本着“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的宗旨,主持寺务,领众修行。
1998年以来,在定日、宗海两任
住持以及全寺僧众齐心协力之下,又得到
宁德市各级党政领导以及十方信众的积极护持,报恩寺的发展终于迎来了灿烂的春天,可谓如火如荼,日新月异,不仅解决了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先后征回原属寺院土地七十余亩,修建了山门、放生池、天王殿、钟鼓楼、
大雄宝殿、圆通殿、斋堂、净业院综合楼、戒亮和尚纪念堂等建筑,逐渐形成丛林规模,古刹焕然一新。而今寺院占地面积近五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一万平方米,宏敞壮丽,为蕉城区规模最大的宗教寺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