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木,高可达20米,树皮灰色,不规则的薄片状脱落;幼嫩部分多少被
褐色长柔毛;小枝粗壮,具粗大近圆形的叶痕。复叶连柄长60-90厘米,叶轴圆柱形,基部膨大;小叶纸质,7-11片,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7-15 (20) 厘米,宽4-8 (10) 厘米,先端尖或渐尖,基部圆钝,偏斜,两面脉上常残留有柔毛,脉腋无毛,全缘或有粗锯齿;侧脉每边6-12条。
圆锥花序顶生,直立,长40-45厘米,具4 (5) 次分枝,主轴及分枝密生粗大皮孔;花白色,
花梗长0.5-3毫米,被
褐色细柔毛;萼片4 (5),椭圆形或卵形,长1.5-2.5毫米,外面1片较狭,先端钝;外面3片花瓣倒心形,高1.5-2.5毫米,宽1.5-3.5毫米,内面2片花瓣长约1毫米,2裂约达1/3,裂片先端圆,具缘毛;
雄蕊长1.5-2毫米。
核果近球形,直径约1厘米;核近半球形,平滑或不明显稀疏纹,中肋显著隆起,常形成钝嘴,腹孔宽,具三角形的填塞物。花期5月,果期8-9月。
自然繁殖特点在野生环境下,暖木通常以种子进行繁殖。当年成熟的种子落到母树周围,经过休眠,在翌年冬春经过春化作用后开始萌发,一个生长季即可发育成很小的实生苗,但暖木的果皮坚硬当年萌发率较低。在人工繁殖的过程中,可将野生暖木实生苗进行移栽,移栽时注意根部适当带些土团,将植株地上部分稍加修剪即可分株。在
河南省地区一般于3月中旬至4月上旬移栽,成活率达85%以上。也可收集野生种子,经沙藏、打磨后春播,当年苗于翌春移植,以促进侧根生长,便于以后移植。病虫害少,管理粗放。
经野外调研发现,暖木在
太行山中段林区居群数量大面积萎缩,在护林员现场引导下,仅见1株现存实生种,其它栖息点均为枯死树桩。一般情况下,物种濒危的原因主要包括二方面: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对暖木而言,
栖息地的片段化和人为破坏是其致濒的直接原因。
自然因素河南太行山山脉为东北、西南走向,属典型的半干旱山地,由于受地形和季风的影响,光、热、水时空差异明显,春季多风,夏季温暖湿润,秋季较短,冬季寒冷干燥。而暖木喜好湿润环境,耐半荫,多分布于河流、溪谷旁杂木林中,干旱的阳坡和少雨的春季对暖木是个严重的威胁。因而导致它在
太行山区的生态幅较小,仅仅限于小地形、小气候的特殊生境中呈零散分布,生境呈现片段化状态,所以太行山中察,在太行山中段南坡海拔1200米地段,仅发现1株现存暖木。
迁地保护是人类拯救珍稀濒危物种的重要措施之一。考虑到太行山中段暖木的居群现状和
栖息地片段化程度在短期内很难迅速恢复,因此必须首先采取迁地保护措施。由于暖木
种群个体数量小,与其它植物的竞争能力又不是很突出,加上自然、人为等各方面的因素,有必要在现有的暖木还没被完全破坏的情况下,实施人工移栽,迁移到适宜的环境下生存,扩大其种群数量。这样就要求当地林场积极进行暖木的引种和驯化及栽培试验。根据暖木在
园艺技术的应用,可以大量繁殖暖木,以排除暖木的稀有性。虽然这种植物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被人类驯化改造了,但从物种保护来讲,把珍稀植物暖木作为观赏植物、绿化植物和食用植物,既有助于美化环境、普及教育,又可减少林场在单纯维护上的花费,这是一种既省钱又较有效的举措,又推动力了当地经济发展。
在对暖木进行迁地保护的过程中,亦可同时采取就地保护措施。这需要当地政府给以扶持,林场也应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尤其要对当地居民和游人加强宣传教育,使他们意识到暖木资源的濒危状态和亟需保护的重要性;建议当地林场每次巡山的时候都把暖木作为重点保护对象,进一步加强防火、防盗、防采摘等。另外,在暖木生长地段可营造人工林进行封山育林,使暖木
种群逐渐恢复到原来的野生状态也是很好的就地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