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荔
无患子科龙眼属植物
龙荔(学名:Dimocarpus confinis(How et Ho)H.S.Lo)是一种无患子科龙眼属植物。
形态特征
龙荔是常绿大乔木,高可达20余米,胸高直径可达1米余;小枝粗壮,有5条明显的沟槽,干时草黄色,近无毛。叶连柄长35-50厘米或更长,叶轴圆柱状,有不甚明显的直线纹,常散生皮孔;小叶3-5对,有时2对,革质,第一对(近基)常较小,卵形,其余的长椭圆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通常两侧不对称,外侧较窄,长9-18厘米或更长,宽4-7.5厘米,顶端短尖至短渐尖,基部内侧近圆形或阔楔形,外侧楔形,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稍粉绿,被柔毛;侧脉约12-15对,在下面突起;小叶柄粗短,长约3-8毫米。
花序顶生和腋生,直立,与叶近等长,主轴和分枝均有沟槽,密被绒毛;花具短梗;萼裂片革质,长约2毫米;通常无花瓣或有发育不全的花瓣1-4个,常匙形;花盘垫状,被绒毛;雄蕊7或8,花丝长约3毫米,中部以下密被长柔毛;子房2裂;2室,花柱稍粗短。核果卵圆形,长2-2.3厘米;种子红褐色,全部被肉质假种皮包裹。花期夏季,果期夏末秋初。
生长环境
龙荔生长于海拔400-1000米的阔叶林中。多散生在山坡中下部和沟谷两旁的杂木林中。常与鱼尾葵、红惟、类、重阳木见血封喉、山竹子和火果等混生。分布区的气候,年平均气温20-22℃,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绝对低温-2℃。年降雨量1200-2000毫米。
龙荔为喜光树种,幼苗不耐过度庇荫,在郁闭度过大的林分中,幼苗、幼树稀少。植株多有板根。在有机质丰富,土层深厚、湿润的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上,生长较好。山荔枝有菌根,能促进植株生长。
分布范围
龙荔分布于中国云南南部、贵州省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思县防城区宁明县龙州县大新县那坡县容县百色市等县)、广东省西部和湖南省西南部;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繁殖方法
采种
龙荔3-4月开花,6月果熟,当果由绿色变红黄或红色时,要及时采收,否则脱落林地,种子易遭昆虫蛀食。采回果实后,即剥去果壳和果肉,取出种子洗净,随即播种。发芽率可达90%以上。种子干燥3-4天后,即失去发芽力。远途运输,可用苔藓植物或干净河沙湿藏。新鲜种子每千克400-500粒。
育苗
育苗地选平缓地、排水良好的沙壤土,背风的南坡或东南坡。而低洼、积霜、积水和干燥贫瘠地方,都不宜作圃地。圃地选好后应提早整地,下足基肥(草皮泥灰、堆肥或厩肥等)。
采用条点播,条距25厘米,点距10-15厘米,沟深5-7厘米,覆土厚2-3厘米。每亩用种量80-100千克。播后盖草,淋水。半个月后种子发芽出土。
幼苗怕干旱,喜肥润,除适时淋水、除草、松土外,还要施少量稀薄速效性肥料,如腐熟人畜粪便或尿素,促其生长。幼苗易受寒害,注意越冬保温工作。一年生苗高达40-50厘米,可出圃定植。每亩产苗1.5-2万株。
栽培技术
栽植
龙荔对土壤要求较高,造林地宜选择丘陵山地中下部,土壤以肥沃、湿润的酸性土至微碱中性土为好。采用环山水平带垦地,然后挖60×60×40厘米的植穴,早春雨季来临时,苗木尚未抽出新梢前栽植。株行距为2.3米×2.3米或2.7米×2.7米,每亩植94-122株为宜。
抚育
每年夏、秋季铲草松土2-3次,并结合施一些复合肥;在垦带上可间种旱地绿肥如山毛豆,前1-2年也可混种农作物和药材等。
病虫防治
主要虫害是,为害嫩叶和芽,可用敌百虫喷洒。
主要价值
龙荔为热带亚热带常绿大乔木,树高30多米,胸径达1米以上,枝下高10多米。木材为散孔材,材质重、坚韧、致密,纹理斜,干燥后少开裂,切面光滑,有光泽,耐水渍、耐腐、不受虫蛀。可作造船、家具、车辆、建筑、农具和具柄等良材。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龙荔.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07-28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繁殖方法
采种
育苗
栽培技术
栽植
抚育
病虫防治
主要价值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